
廣東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發布重要提醒
近日,我省部分群眾反映,犯罪分子利用疑似海外電話或短信冒充公安民警,要求群眾到公安機關出具證明、繳納證件或接受調查,理由是“非緊急、非必要、不出國、護照無效或冒用、非法出入境”,否則將取消證件。
對此,廣東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提醒您,如果您接到類似的電話,請直接掛斷,不予理會,不提供任何有效的個人信息,不轉賬任何賬戶。如果您對護照狀況和出入境記錄有疑問,可以通過國家移民管理局政府服務平臺和“移民局”APP、查詢微信或支付寶小程序,也可到當地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服務大廳或撥打國家移民管理部門12367服務平臺咨詢。
廣東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將繼續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免受侵害。感謝群眾對移民管理的大力支持!
2022年5月1日,廣東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
來源廣東出入境
編輯丨小開

如何申請港澳人才簽注?閱讀一篇文章
2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發布公告,自2023年2月20日起,港澳人才簽注政策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根據這一政策,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內地六類人才可以申請港澳人才簽注。如何申請港澳人才簽注?記者從廣東省公安局了解到港澳人才簽注申請服務指南。
人才類別
優秀人才,即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做出重大突出貢獻或粵港澳大灣區急需的頂尖人才。包括: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諾貝爾獎等國際知名獎項和國家級獎項獲得者,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等領域取得國際公認的重大成就和影響力的專家學者,國家重大人才項目入選者,在世界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擔任正教授和研究員。廣東省人才優秀粵卡A卡持卡人和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
科研人才,即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科研機構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蒲袡C構包括:國家實驗室和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認可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中直科研機構、省科研機構、省實驗室及分中心、廣東、香港、澳門聯合實驗室、省新研發機構,以及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單位。
文化教育人才,即廣東、香港、澳門大灣區內地城市高等院校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高等院校包括: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世界級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包括廣東省以外的大學)、廣東省發布的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內地與港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如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具有法人資格的機構。
衛生人才,即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的副高級職稱以上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和衛生研究人員。主要包括: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醫學副主任醫師以上、藥學副主任藥師以上、護理副主任護士以上、技術副主任技術人員以上)、衛生研究人才(副研究員及以上)。
法律人才,即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參與香港、澳門法律仲裁程序的內地仲裁員,以及處理內地與香港、內地與澳門投資糾紛的內地調解員。
其他人才,即廣東、香港、澳門大灣地區大陸城市人民政府人才主管部門、科技創新主管部門認定的高層次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包括世界500強企業總部、廣東、香港、澳門大灣地區總部高級管理人員、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設備、智能制造等行業高端人才,重點發展領域,行業聘請的大陸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成員,廣東省人才優秀廣東卡B卡持卡人,仲裁機構管理人員,以及在粵港澳大灣區連續工作三年的博士學位人員。
申請人可根據實際需要單獨或同時申請香港人才簽注和澳門人才簽注。
人才簽注類型
人才簽注分別在香港、澳門簽注5年、3年、1年。優秀人才簽發5年多次簽注,科研、文化教育、衛生健康人才簽發3年多次簽注,法律等人才簽發1年多次簽注。持有人才簽注,可在簽注有效期內多次往返香港或澳門,每次在香港或澳門停留不超過30天。
申請材料
優秀人才免提交人才證明文件,由廣東省推進廣東、香港、澳門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或廣東省人才主管部門推薦,或者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通過網站查詢、網絡查詢、信函查詢等方式審核其資格。
科研、文化教育、衛生人才提交單位在職證書和副高級以上職稱證書。
法律人才提交單位在職證明,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通過廣東省司法行政部門提供的內地仲裁員名單、內地仲裁員名單、內地仲裁員名單、內地仲裁員名單、內地仲裁員名單、內地仲裁員名單、內地仲裁員名單、內地仲裁員名單、內地仲裁員名單、香港、澳門調解委員會或其他內地和香港、澳門認可的調解機構,審查其申請條件。
其他人才提交單位在職證書、行業管理崗位、專業資格等證書。
受理部門
優秀人才可以向廣東、香港、澳門大灣區任何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的出入境管理機構提出申請,其他五類人才可以向工作地點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的出入境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人才簽注的申請材料和申請程序可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廣東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政府網站或12367服務平臺查詢。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葉通訊員:粵宣
圖片/廣東公安提供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彭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