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哪兒網被懷疑“大數據殺死”,平臺區分定價得不償失
自1月1日起,關于去哪兒網“殺死大數據”的消息繼續熱搜。1月2日,去哪兒網發表聲明稱,不同用戶在同一天訂購同一酒店的同一房間,價格不同,會員級別也不同。
網絡和其他平臺不止一次被質疑“大數據殺死”。網民和媒體記者的實際經驗發現,不同的手機或用戶購買相同的產品會有不同的價格。這種現象的證據是確鑿的,平臺很難否認,但平臺總是給出不同的解釋,如新用戶折扣,如不同的會員級別折扣等。
從平臺的角度來看,不難理解根據不同的用戶類型制定不同的定價,或給予不同的折扣范圍。由于平臺考慮的是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具體產品可能會制定不同的定價策略。例如,有時會給新用戶一個很大的折扣,希望通過盈利來留住新用戶;有時會給高級會員一個很大的折扣,以回饋忠實用戶。

但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面對這些看似矛盾的定價策略,難免會感到不公平。消費者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期望,即同一產品應該定價相同,或者即使有優惠政策,優惠政策也應該是透明和可預測的。如果新用戶更便宜,會員更便宜,消費者會感到困惑。如何使用這個平臺更具成本效益?往往看不懂定價標準的結局,就像現在這樣,質疑平臺是搞“大數據殺熟”,甚至減少平臺的使用。
也許平臺認為自己很委屈,沒有刻意為老用戶收取更多的費用,但在那些促銷價格的襯托下,有些用戶會有“被殺”的感覺。而這種直觀的消費者感受,平臺很難解釋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定價考慮。同一家公司的同一產品定價不同,如何解釋會讓人覺得很棘手。過去,不同的旅游公司對同一旅游產品有不同的定價,消費者可能更寬容,認為不同公司的資源和議價能力不同。然而,在大型平臺上,消費者很難容忍這種差異化的定價。一旦發現,他們就會懷疑該平臺故意“殺死”。
這也反映了大數據的雙刃劍功能。一方面,平臺可以利用大數據更方便地實施差異化定價;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可以通過大數據比較找出他們是否有不同的定價。因此,這是平臺的又一個提醒。謹慎使用大數據進行差異化定價。即使是合理的新用戶折扣也應該是透明和合乎邏輯的,以避免不同定價策略之間的“戰斗”,給人一種不好的印象。
多賺錢是企業無可厚非的本能。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同樣的產品在不同的用戶眼中確實有不同的價值。有些人認為它值100元,有些人認為它只值80元。因此,企業總是有沖動,希望通過用戶的消費習慣和經濟能力來做出更“準確”的定價。例如,上述產品分別為100和80個用戶定價,以最大限度地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在大數據時代,沒有秘密。一旦“準確”的定價導致結果明顯差異,就很容易被逆轉,影響平臺的聲譽,然后影響用戶留下來,最終收益大于損失。(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