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燙傷后該怎么辦?涂牙膏和芝麻油是不可取的。記住正確的方法五個字
京媽說,原創內容。
幾天前,假期,帶兒子吃火鍋,隔壁桌子也是一個三口之家,小男孩大約4歲,很淘氣,總是跑不順從地坐著吃飯,我給兒子吃,聽到“哇”,孩子大聲哭,轉身看,是孩子的手指不小心放在鍋里,疼痛哭。
他媽媽趕緊給服務員打電話,問有沒有牙膏,說孩子燙傷了,趕緊給孩子抹點牙膏。
作為一個母親,我看不到這樣的場景。我太擔心了。就在我上學的時候,我學會了燙傷的急救知識。我知道“涂牙膏”的急救方法是不正確的,所以我過去告訴孩子的母親該怎么做。
為什么“涂牙膏”的方法不正確?
許多父母會有這樣的理解,孩子被燙傷后,迅速涂上牙膏,涂上牙膏后傷口感覺涼爽,可能會更舒服,因為不嚴重的燙傷,只是燙傷,沒有傷口,但影響不大。
但如果大面積燙傷或嚴重燙傷,牙膏直接粘貼在燙傷傷口上,容易阻礙熱量分布,加重傷害;先涂牙膏,然后帶孩子去醫院,也會影響醫務人員對傷害的判斷,給清創造帶來“人為困難”,甚至引起繼發感染。
因此,不建議在孩子被燙傷后涂抹牙膏來緩解傷害。
在我的印象中,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的母親也這樣做了。當時,冬天用爐子、鐵鍋、鐵鍋等,經常被燙傷,媽媽會拿出牙膏擠一些輕輕涂在燙傷的地方,當然,這些燙傷大多不嚴重,看起來紅色。

有一次,我聽父親說了一個民間處方:因為每個家庭都有一個熱炕,山西人也喜歡嫉妒。他說,把醋倒在土炕上會鼓起很多土泡,然后把泡泡泥涂在燙傷部位也很有用。
也許在不同的地方,有很多類似的“民間民間處方”,涂豬油、醬油、芝麻油、蛋清等,但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是熱水泡,更不用說破水泡了,這會增加感染的機會。當兒童被燙傷時,應采用正確的急救方法。
孩子被燙傷了,第一時間該怎么急救?
記住五個字:沖、脫、泡、蓋、送。
沖洗:首先要立即用冷水沖洗燙傷部位,達到局部降溫的目的,但水流不要太急;
脫下:如果傷口表面有衣服,先小心脫下來。這里要提醒一點:小心脫下來,不要因為慌張而強行剝下來;
泡沫:兒童被燙傷的部位,應在冷水中浸泡10-30分鐘;
蓋:浸泡后,用無菌紗布或毛巾蓋住傷口表面并固定,以避免燙傷傷口感染;
送:燙傷嚴重的,蓋好后應及時送往醫院,由專業醫生治療。
北京媽媽說:意外傷害在生活中總是措手不及,作為父母也有很大的責任,父母不妨學習更多的急救知識,了解急救的關鍵時刻是非常重要的。
(此處已添加圈卡,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