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源市龍山區:綠水走廊有助于農村振興
綠水走廊是集綠色生態場景、空間美學場景、文化生活場景、濱水經濟場景于一體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復合走廊。自遼源市啟動吉林萬里綠水走廊建設規劃以來,龍山區東遼河一期綠水走廊項目和壽山鎮永治村太平河綠水走廊項目相繼啟動并順利實施,沿河兩岸按下“美容鍵”,呈現“河流暢通、水清、岸綠、風景優美”的美麗生態畫面。
東遼河波光粼粼,就像一條蜿蜒的玉帶穿過城市。在干凈整潔的廣場上,成群結隊的市民要么鍛煉,要么休息聊天,在城市里享受安靜的舒適時光。在這些美麗風景的背后,遼源干部群眾下定決心和精力,努力保護生態環境。

在遼源市東遼河一期綠水走廊項目建設中,市水利局對從立交橋到東遼河大橋2.88公里的河段進行了疏浚,并在立交橋上游245米處修建了一個新的攔河門,以補充河流的生態基流。同時,市城管局計劃從高麗墓橋到立交橋北岸進行修復,總修復長度為2.11公里。
從市區出發,沿著農村公路行駛,很快就能來到龍山區壽山鎮永治村。太平河從東向西穿過,山、水、林、田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景觀。在永治村太平河農村振興項目建設中,市水利局會同村委會對太平河進行了建設,鋪設了木棧道,改造了黨建廣場、迎賓廣場和停車場,改造了連理橋和大壩。石籠溝頭保護103座,柳排護岸7.93公里,宣傳碑1座,溝壑造林6公頃,圍欄修復1.71公里,重新種植3.36公頃。永治村堅持農業旅游一體化、生態文明和地方文明的發展理念,不斷探索實際的振興發展方式,逐步形成建設“農村綜合體”的新發展模式,成為龍山區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行政村,被評為國家精神文明村、吉林省最美麗的村、吉林省精神文明示范村。
綠水走廊不僅給人們帶來了清潔的母親河,也給這里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