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一個縣人口超過30萬,距金華市26公里
浙江省,簡稱“浙江”,省會杭州,浙江省東臨東海,南臨福建,西臨安徽、江西,北臨上海、江蘇。浙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吳越文化和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悠久,其境內有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和5000年的良渚文化。截至2018年,浙江省下轄11個地級市,杭州、寧波為副省級市。其中,武義縣人口超過30萬,距杭州市157公里,距金華市26公里。歷史上,該地區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首先,武義縣屬于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位于浙江省中部,金華市南部。東與永康市、縉云縣接壤,東北與義烏市接壤,南與麗水市接壤,西南與松陽縣接壤,西與遂昌縣接壤,西北與正北與金華市婺城區、金東區接壤。北緯28介于武義縣31’~2903’,東經11927’~11958’之間。東西寬50公里,南北長59公里,總面積157.2平方公里。武義縣距杭州市157公里,距金華市26公里,即該縣地理位置良好。就武義縣的歷史而言,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就屬于諸侯國越國的疆域。越國封位于歐余山以南(陽)面,國君為司姓。

戰國中期,楚國消滅越國,浙江省武義縣成為楚國的疆域。秦始皇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金華市武義縣屬會稽縣。漢代時期,該地區烏傷縣。烏傷(現浙江義烏),舊烏傷縣,北接諸暨,南鄰大末(龍游),包括金華、義烏、永康、蘭溪、武義、東陽、浦江、仙居、縉云。三國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武義縣成為東吳的疆域。從三國到南北朝,今武義縣是永康縣。公元593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后,改金華郡建立婺州,屬婺州永康縣。
大業三年(607年),皇帝楊光在位時,將婺州改為東陽縣,今武義縣屬于東陽縣永康縣。武德四年(621年)改東陽縣成立婺州,武后天授二年(691年),建武義縣,屬婺州。對武義縣來說,有人認為當時武則天女皇帝在位的時候,新設縣都被稱為“武”字,因為縣東有百義山,所以被稱為武義縣。因此,武義縣這一建制始于公元691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唐天寶元年(742)將婺州改為東陽縣,乾元元年(758)復為婺州,武義縣隨屬。
最后,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為婺州路,武義縣屬。至正十八年(1358年),即元末,朱元璋攻占婺州路,改名寧越府,至正二十年(1360年)改為金華府,武義縣屬金華府。武義縣屬金華府,是明清時期的歷史階段。武義縣屬金華道,1913年。武義縣1928年直屬浙江省。武義縣建制于1958年10月撤銷,并入永康縣。武義縣建制于1961年12月恢復。1985年6月,金華地區被撤銷,武義縣屬地級金華市成立至今。截至2018年底,武義縣總面積1577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5萬。你覺得這個怎么樣?
文字/情感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