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生源“失速”“減肥茶第一股”
1月5日,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碧生源”,0926.HK)發布利潤預警公告。根據公告,到2021年底,碧生源及其附屬公司預計凈虧損將達到1.2億-1.3億元,遠高于之前公告披露的5000-7000萬元。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碧生源的第一次虧損了,據統計,自2010年上市以來,碧生源已經發布了10份利潤警告。這背后,曾經紅極一時的“減肥茶大王”碧生源,似乎走到了關鍵時刻。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記者馮云、李迪實習生張心培
曾經紅極一時的“減肥茶大王”碧生源,似乎已經到了關鍵時刻
累計發布十次業績預警
根據公開信息,碧生源成立于2000年,以“常潤茶”和“減肥茶”兩種功能保健茶迅速搶占茶包市場。2010年,碧生源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收入創歷史新高8.74億元。
然而,美好的時光并沒有持續多久。2012年,碧生源連續發布2011年、2012年上半年、2012年下半年三次利潤預警;2016年,由于廣告要求,公司主要產品“減肥茶”更名為“常景茶”,銷售業績受到明顯影響,發布利潤預警,虧損6871.4萬元。
2018年5月和12月,碧生源分別對當年半年和全年業績發出盈利預警,當年凈虧損達9529.9萬元。
鑒于2021年預計業績不達標,碧生源分別于去年10月和今年1月5日發布了兩條警告,虧損金額創歷史新高。
在最新的利潤預警公告中,鑒于2021年預期虧損進一步增加的原因,碧盛源解釋說,這是主要經銷商庫存管理措施的變化,公司向經銷商的交付減少,導致銷售額減少;2021年“雙十一”和“雙十二”的銷售業績未達到預期;朝聚眼科股票的公允價值損失;營銷力量重新布局的影響大于預期。

功效茶包業務收縮
梳理歷年財務報告不難發現,碧生源近年來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其主要功效茶包業務“失色”。換句話說,碧生源的茶包越來越難賣了。
在公司2020年財務報告中,常潤茶和常晶茶(原碧生源減肥茶)分別收入1.92億元和1.99億元,總收入3.91億元。但十年前,碧生源的總收入達到了8.70億元,僅常潤茶就達到了5.66億元。
據碧生源官網介紹,該公司近年來推出了碧生源品牌纖維茶,與上述常潤茶和常晶茶統稱為“三茶”。根據2021年中期報告,碧生源上半年“三茶”產品總收入僅為2.0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8.54%。與此同時,這部分業務在總收入中的比例也在下降。2021年上半年,“三茶”產品收入僅占30.6%,而以碧生源品牌奧利司他為主的減肥藥品業務收入為2.85億元,占42.5%,成為公司最大的主營業務。
此外,其他藥品和其他產品的收入比例也進一步增加。2021年上半年分別實現8018.6萬元和999.2萬元,分別占12%、14.9%。碧生源在中期報告中解釋說,其他藥品收入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滴眼液產品銷量的顯著增加,其他產品收入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燃卡女王生酮、酶等產品銷量的顯著增加。
但由于產品多樣化導致毛利率高的三茶收入比例下降,公司毛利率也從72.4%下降到68%。上市之初,公司毛利率接近90%。
轉向減肥藥市場
面對持續虧損,碧生源多次通過出售資產來彌補虧損缺口。
去年年底,公司出售了位于上海市普陀區中山北路的8棟房屋和占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總交易價格為5600萬元,收入用于集團主營業務的發展和運營。從2018年底到2019年底,碧生源先后以5.55億元出售了子公司碧生源食品飲料的100%股權,北京昌盛商務咨詢有限公司以1.25億元出售了其子公司碧生源食品飲料。
但出售資產并不是一個長期的政策。從年度報告可以看出,碧生源近年來在改變產品結構、向多元化產品業務轉型、積極探索在線銷售渠道等方面做出了許多嘗試。
據公司官方網站介紹,自2017年10月以來,碧生源開始研發、生產和銷售碧生源品牌奧利司他減肥膠囊,通過附屬公司中山萬漢制藥有限公司和中山萬源新藥研發有限公司,集團產品布局從減肥保健茶市場延伸到減肥藥非處方藥市場。
記者在電子商務平臺官方旗艦店搜索碧生源也發現,其產品涵蓋減肥、腸道健康、抗糖美容、免疫、膳食替代等功能類別,但基本上主要是“減肥”有效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