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米高,他們的工作堪比極限運動!
在南昆鐵路工作了26年,55歲的百色工作段路橋車間橋梁檢查組組長翟翔用8個字描述了自己的工作——上山下涵、爬橋走隧。
最“刺激”的是爬百米高橋,最累的是上山砍青。夏天涵洞悶熱,汛期雨后巡邏繁忙。翟祥說:“我們的工作沒有輕松的工作。”
105米,他們的工作堪比極限運動
春風一夜之間升起,云貴高原迎來雨季。
八渡鎮位于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與廣西田林縣的交界處,四面環山,地勢險峻。綠色的南盤江蜿蜒如絲帶,與穿山越河的南昆鐵路相交。南盤江大橋橫跨兩座山,雄偉如銀龍。
清晨,山間晨霧剛散去,翟祥就帶領團隊兄弟們來到南盤江大橋作業集合點,開始了一天的檢查工作。
翟祥告訴其他同事:“今天要檢查三個橋墩的梁體、支座等,任務比較重,風也大,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自控互控。”
橋梁檢查小組主要負責南昆鐵路米花嶺隧道至石寨71公里線路橋梁、隧道、涵洞等鐵路設備的檢查。南盤江大橋作為全線橋梁跨度最大的鐵路橋,采用特殊的V形支撐結構設計,維護困難。再加上105米的“身高”,員工在這里的作業堪比極限運動。
來到檢查梯入口,工作正式開始。我看到梁壁上的一圈鋼筋被一個垂直的梯子包圍著,就像一個狹長的鐵籠掛在橋的一邊。往下看,我很害怕。
“我每個月都來這座橋,爬了幾百次,我早就不怕了!”翟祥和防護員黃佩佩連接完作業細節后,順著梯子爬了下來,班長彭明志緊隨其后。
頭頂是一列疾馳的火車,腳下是一條湍急的河流。在狹窄的小徑上,兩人收緊了身體。翟翔仔細檢查了箱梁和梁端的裂縫變化,并檢查了梁體是否脫落。彭明志負責拍照和記錄。每次移動兩個步驟,他們都必須再次扣上安全繩,以確保人身安全。

橋墩的V形支撐底部是承載力最大的部分,因此也是其維護的重點。南昆鐵路貨物運輸繁忙,多為電煤、礦石等重型列車,需要定期檢查和維護。
“上天入地,跋山涉水,我們什么都能!”45分鐘后,兩人從橋墩爬上來,雙腳“著陸”,彭明志松了一口氣。
三兄四弟,天南海北一家人
橋檢班有七名員工,三名老師傅接近退休年齡,其余四人30多歲。其中,黃佩佩和王剛來自陜西,工作地點離家最遠。翟祥雖然說重慶話,但已經在興義定居下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在這個小鎮上相遇,成為了外國的“家庭”。
“在工作日,每個人都在工作區一起吃飯和生活,外出檢查是‘形影不離的’,和工人在一起的時間遠遠超過了家人。”和每個人一樣,車間黨支部書記陸啟波的家也在其他地方,工人們想念家,他也有同樣的感受。
在線檢查只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當他們回到工作區時,他們還需要總結圖像,分析和判斷發現的“疾病”,并及時將問題傳達給維修團隊。
翟翔作為車間里最古老的“技術大師”,在南昆鐵路工作了26年,走遍了管道內的所有橋梁,研究了四種橋梁的特點,總結了一套科學系統的維護方法。
圍爐煮茶,山坡上的夜生活
夜幕降臨,山坡上煙火的味道升起。
“今天辛苦了,我給大家做了家鄉菜!”飯點快到了,廚房里傳來了團隊“廚師”任建軍的熱情喊叫。
黃佩佩說,團隊的三位老師都做了一道好菜,“羅福友的泡菜魚是八渡站著名的招牌菜”。每當他們遇到重大維護任務時,他們都會試圖獎勵外出檢查的同事,這樣他們就可以回來吃一頓熱飯。
晚飯后,山坡上的夜生活開始了。
王剛在后院生了炭火,去圍爐煮茶;廖新珍宿舍窗戶明亮,技術人員考試倒計時,他正在為考試做準備;彭明志的情人李洪連在田林探傷區。那天,她利用休班時間來到八渡。這是他們同意和孩子們一起拍視頻的親子時光
聊天,夜深了。伴隨著火車隆隆穿過的旋律,一聲長長的鳴笛,大伙兒紛紛回到宿舍,熄燈睡覺。
貢獻:人民鐵路報業有限公司廣西記者站(南寧局集團公司金融媒體中心)
文圖:彭婉云藍天董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