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將到來!本世紀第二早!
隨著春節的臨近,我們將于1月22日迎來2023年的春節。據天文專家介紹,2023年春節是21世紀100年的第二個早春,比21世紀最早的春節晚了一天。
春節是每年農歷正月初一,但它在公歷中的日期并不固定。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天文學會會長楊靜表示,公歷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旋轉一周(一個回歸年)的運動周期制定的,每年持續12個月。公歷年數可以4除為閏年366天,平年365天除不外。但對于整個世紀年,比如2000年,2100年…只有前兩位數被4除去才是閏年,否則還是平年,所以每400年就有97個閏年。
農歷作為中國的傳統歷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是一種陰陽合歷,根據月相的變化,也就是說,每個月安排多少天。平均長度為29.53天,全年12個月,共354天或355天,少數為353天。

這樣,農歷一年的天數比公歷一年少11天左右。每年少11天,3年少1個月,累計16年相差半年。為了彌補這兩種歷法之間的“時差”,中國智慧古人每19個農歷年增加7個閏月,即19年7個閏月。閏月所在的年份叫閏年,閏年的規則是根據24節氣來確定的,所以每個閏年的閏月位置也不一樣,比如2014年是閏九月,2020年是閏四月,2023年是閏二月,這也導致了春節對應的公歷日期有時早有時晚。
楊靜說,就21世紀而言,最早的春節出現在公歷中的1月21日,最晚的春節出現在公歷中的2月19日,相差近一個月。在這100年里,最早的春節是2061年和2099年兩次;第二個早春有四次,分別是2004年、2023年、2042年和2080年。
楊靜說:“中國傳統歷法歷史悠久。考慮到日月運行的變化,它包含了更多的自然信息和更豐富的功能。它還豐富了春節的文化內涵,使春節豐富多彩。”。
轉移:新華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