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實話,特朗普不再隱瞞。頭號對手不是中國和俄羅斯,最大的威脅是內部
4月2日,據(jù)《華盛頓郵報》報道,特朗普的支持者在密歇根州的一次政治集會上表示,中國和俄羅斯不是美國的頭號對手。目前,美國最大的威脅是“病態(tài)和激進”的美國政客,因為他們想要有意或無意地摧毀美國,這是最大的威脅。
一個小例子:烏克蘭誰受益?
“美國正在分裂,也許我們會親眼看到另一輪美國內戰(zhàn)的爆發(fā)。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認為,根據(jù)當前美國政治極化的趨勢,美國內戰(zhàn)甚至完全分裂都可能在未來上演。目前,拜登政府專注于操縱烏克蘭局勢。高油價使拜登能夠有效平衡美國精英的利益。高油價使墨西哥傳統(tǒng)石化能源巨頭賺了很多錢,也為拜登與他們談判清潔能源轉型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市場對高油價趨利避害的反應使以電能和氫能為核心產(chǎn)業(yè)的新能源利益巨頭的股價飆升,這些美國新興精英將繼續(xù)從拜登的清潔能源戰(zhàn)略中獲益,自然對拜登的手腕贊不絕口。
是的,每個人表面上都很開心。然而,有些人并不高興,那就是美國基層人民。無論是石油價格上漲還是通貨膨脹,美國基層消費者最終都會付出代價。股市的飆升對大多數(shù)美國人來說毫無實際意義——美國不像中國那樣重視存款儲蓄。股市的長虹喂養(yǎng)著美國各種金融機構和利益寡頭。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朗普所說的“精英正在摧毀美國”是真的——美國精英一再要求支持美國大廈的基層人民承擔一切代價,最終的結果必須是“水也可以覆蓋船”。
這真的是美國的“制度問題”
一般來說,一個更正常的國家政治光譜應該包括:中間派、中左、中右、左、右、極左、極右、橄欖球分布。這種結構有利于政治穩(wěn)定,并能保證決策的合理性。
然而,從美國內部的政治模式來看,其政治光譜正逐漸從兩端小、中間大的足球形狀轉變?yōu)閮啥舜蟆⒅虚g小的啞鈴結構。中間群體持溫和地位不斷萎縮,兩極分化趨勢非常明顯。

兩黨選民在政治價值和重大問題上的交集越來越小,向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兩個極端方向演變,意識形態(tài)和政策立場變得更加對立。
美國成立之初建立的三權分立制度和后來逐步形成的兩黨制度的初衷是通過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立來實現(xiàn)權力制衡。該制度在避免獨裁和保護人民自由和民主權利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也存在一些自然缺陷和不足。在實際的政治運作中,一方很難同時控制總統(tǒng)和參眾兩院的主導地位,導致政府出臺重大國家政策和立法并不容易。
在選舉制度中,選票是事實。由于兩黨都以上臺執(zhí)政為目標,黨爭成為常態(tài)。這就是美國許多社會矛盾長期無法解決的制度原因。
一方面,民主黨和共和黨長期壟斷美國政壇。美國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有許多利益群體。許多利益集團沒有自己的政治代表,現(xiàn)有的政治制度和選舉制度很難使第三方崛起。因此,由于貧富差距擴大和中產(chǎn)階級萎縮,選民出于各自的利益訴求和政治認知,只能采取“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態(tài)度或干脆拒絕參與投票。
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現(xiàn)有社會階層的利益分配明顯不均衡,不同群體對國家政策更加不滿和不滿。為了鞏固選舉的基本領域,贏得中間選民的青睞,雙方就社會福利、公平和效率、移民、氣候變化、經(jīng)濟發(fā)展甚至對外關系等問題進行了爭論,雙方的立場越來越難以調和。
“特朗普沖擊波”正在進行中
目前,美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基于經(jīng)濟特別是收入分配的社會精英與中下層人民之間的階級矛盾,即“上下矛盾”,在“特朗普沖擊波”中催生了民粹主義/反建制主義的內涵。
在美國國內經(jīng)濟結構和分配結構雙重失衡的背景下,美國的一系列社會運動和重要政治現(xiàn)象都與階級矛盾有關。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后不久的“占領華爾街”運動中,抗議者表達了中下層對美國精英的強烈不滿,形成了“99%”和“1%”之間的對立。
近年來,一個更引人注目的問題是,隨著美國社會收入分配失衡和貧富差距的加劇,階級固化現(xiàn)象越來越明顯。階級間流動性的急劇削弱增加了大多數(shù)中下層階級,特別是年輕一代對未來的失望,然后開始越來越傾向于更民粹主義和反建制主義的政策主張。
雖然白人藍領選民在2020年大選期間在疫情和經(jīng)濟就業(yè)危機疊加的背景下對特朗普政府表示不滿,但歷史趨勢和政治邏輯表明,民主黨已經(jīng)失去了這個群體,即使是因為拜登在履行平等權利承諾方面缺乏效率,一些有色人種群體也開始支持特朗普——如果沒有意外,事情的發(fā)展很可能就像特朗普說的那樣。2022年中期選舉期間,共和黨“將重新控制國會”。
正如特朗普所說,中國和俄羅斯并不是對美國最大的威脅,美國現(xiàn)在應該處理自己的內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