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低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安全協會無人系統專家組組長孫永生告訴記者,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只能控制微型民用無人駕駛飛機,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只能控制微型和輕型民用無人駕駛飛機。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控制微型民用無人駕駛飛機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控制輕型民用無人駕駛飛機的,由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現場指導。輕型民用無人駕駛飛機超越適當飛行空域的,應當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并按照國務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門的規定通過培訓。

說到無人機不能飛到哪里,江蘇省蘇州市無人機愛好者小年(筆名)向記者展示了一張據說是大多數飛行朋友看到的禁飛區域圖:機場凈空保護區(機場跑道中心線兩側10公里,跑道兩端20公里)、民航航線、航線,高速、普通鐵路、公路、水上等交通工具沿線、區域運行;黨政機關、軍事控制區、通信、供水、供電、能源供應、危險化學品儲存、大型物資儲備、監管場所等重點敏感單位、部件及設施;大型活動場所、公民聚居區、車站、碼頭、港口、廣場、公園、景點、商業區、學校、醫院等擁擠區域。

既然有禁區,為什么無人機“亂飛”現象依然存在?

孟強表示,自2018年6月1日起,民航局發布的《民用無人機經營飛行活動管理辦法(暫行)》正式實施,但該辦法僅規定了民用經營無人機的管理,不涉及自用拍攝和娛樂。2018年1月,更全面的《無人駕駛飛機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但尚未正式發布。個人擁有的非經營性無人機仍存在管理差距。

年輕人告訴記者,如果嚴格按照禁飛區域圖的規定執行,城市基本上沒有地方飛行,無人機在城市失去意義,但實際執行不那么嚴格,除了少數地區更嚴格,許多地方仍然可以隨意飛行。

“機場和機場凈空保護區和軍事控制區絕對不能飛,民航航線和航線有人飛,因為很多人認為載人客機巡航高度不夠,非軍事控制區和港口碼頭、公路郊區,偏遠地區特別不嚴格,如小縣熱電廠飛行基本沒有問題,如公園、廣場等人少飛行沒有問題,沒人知道沒有雷達的景點飛了。有時你可以在音樂會上看到許多無人機。小年說:“有時在音樂會上還能看到許多無人機。”。

天津一家無人機商店的客戶服務部告訴記者,無人機不僅購買了更多的人,而且還私下出售了很多人。雖然銷售需要注冊,但租賃控制不那么嚴格,租賃無人機非法飛行到禁區或限制區,或未經批準進行商業活動,難以控制,侵權容易逃避責任,難以找到實際侵權人。

一家無人機培訓機構的客戶服務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大多數無人機不需要持證飛行,只有植物保護無人機、需要商業活動的無人機和其他商業無人機必須有相關證書。

記者發現,無人機使用中仍有許多“黑飛”現象。據了解,“黑飛”通常被稱為未經申報和批準的無人機飛行,屬于“黑飛”類別。

去年年初,愛好者孫在一個平臺上看到了“飛行員”陳發布的信息:“無人機完全破解,忽略了飛行區域,解除了飛行限制。需要一封私人信件!”他一直想在自己附近的湖上拍攝全景照片,因為湖的一部分位置是“飛行區”,控制無人機進入將被提示為“前面的飛行區”。孫與陳溝通,對方說“550元可以完全破解”。

孫轉賬后,按照對方的指示遠程控制電腦,連接無人機。大約20分鐘后,對方說他已經破解了。孫“檢查貨物”。無人機進入湖面后,不再被提示有禁飛區。然而,這一舉動可能會給陳帶來監禁。最近,陳被檢察院起訴提供侵入和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和工具。

不久前,深圳鐵路警方查處了一起無人機“黑飛”事件。一名男子在鐵路沿線禁飛區非法控制無人機拍攝視頻,被深圳鐵路公安局虎門站派出所罰款1000元。

許多地方出臺了監管措施

試行“黑名單”制度

在接受采訪的專家看來,無人機的出現確實給許多領域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必須肯定地解決了一些人力和普通機械無法解決的問題。然而,無人機的非標準使用確實存在一些安全風險,需要標準化。

據了解,國內首個基于消費攝像頭“低慢”無人機檢測預警系統——“鷹眼”系列已推出,將智能神經網絡和人工人工智能視覺算法創新應用于普通消費光電攝像頭,可通過短期學習培訓使攝像頭具有無人機檢測預警功能,實現消費攝像頭作為終端傳感器,“低慢小”無人機主動檢測發現和智能識別預警的重大應用突破。

此外,許多地方進一步細化了民用無人機的使用管理。

例如,2021年4月29日,湖北省武漢市政府發布了《關于加強武漢市民用無人駕駛飛機安全管理的通知》同時,明確了機場、軍事禁區、鐵路軌道交通、公園游樂場、繁華街道廣場等禁飛區。

2021年6月,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與軍航部門簽訂了《濟南市民用無人機可飛空域使用管理協議》,將大明湖區、濟南森林公園、華山公園等10個空域劃定為可飛空域。根據本協議,無人機用戶在安全適航高度下的非營利性個人飛行行為可直接向公安機關報告,簡化了飛行計劃申報流程。

孟強說,對于無人駕駛飛機,實名登記是必要的,但目前持證飛行只針對營利性飛行。恐怕完全不適合非營利性無人機的主要要求。有些地方已經先試,出臺了過渡措施,要求當地建立無人機行業協會,通過行業自主培訓無人機所有者。至于是否持證,要因時因地制宜,在人流較多、建筑較多的地方可以嚴格要求,在地廣人稀的地方可以放寬要求。

在安志軍看來,可以考慮建立無人機使用申報系統,明確無人機用戶信息、使用范圍、使用禁止清單、事故責任清單,建立無人機使用過程監督機制,消除“失控”無序狀態,確保無人機使用監督的整個過程,最大限度地消除可能的侵權、損害。對于一些因無人機使用不規范而屢次侵權的單位和個人,可以試行“黑名單”制度,禁止其在一定時間、地區、地點使用無人機。對違反規定使用無人機的惡性行為,應當及時通知并移送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

孟強表示,誰負責“黑名單”制度,如何處罰,需要進一步討論。但總的來說,有這樣一個“黑名單”系統,可以對一些惡意使用無人機的人形成長期的威懾機制。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守坤

贊(0) 打賞
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用戶上傳并發布,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自行甄別,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wolfba@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分享到

相關推薦

大智網匯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wolfba@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投稿&軟文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謝你的打賞,我們將繼續提供更多優質內容,讓我們一起創建更加美好的網絡世界!

微信掃一掃打賞

登錄

找回密碼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