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與“新城建”對接“新基建” 促進高質量發展

2022年12月21日(深圳特區報記者竇延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設和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治理水平,加快超大城市發展模式轉變,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基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即“新城建設”

深圳作為中國首批“新城建”試點城市之一,高度重視“新城建”工作。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從民生領域的“小切口”入手,進一步釋放城市潛力,讓智慧城市建設進入快車道。

記者從市住房建設局獲悉,過去一年,深圳繼續推進“新城建設”,與“新城建設”對接“新基建”,積極推進“1” 1 4 N“加快BIM/CIM應用,協調城市交通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協調智能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絡汽車協調發展,繼續推進智能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積極推進智能社區建設,努力打造智能建設與建筑產業化協調發展試點工作,出臺一系列實施方案,不斷擴大“新城建設”項目數據庫,開展多場景智能深度應用,優化完善“新城建設”產業鏈

據了解,目前深圳140個“新城建”相關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效果圖

全面推進城市信息模型(CIM)建設基礎平臺

CIM平臺1.0即將上線

假如將新基建比作“新城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系統,那么城市信息模型(CIM)它是啟動核心動力系統所必需的能源和底層機制,它能驅動系統的正常運行,帶動系統的快速發展。

所謂城市信息模型(CIM),指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統(GIS)、物聯網(IoT)在此基礎上,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內外、歷史現狀,構建三維數字空間的城市信息綜合體,未來多維多尺度信息模型數據和城市感知數據。

深圳統籌推進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建設,按照“總體規劃、標準第一、逐步實施、應急第一”的戰略,圍繞空間數字基礎、空間服務引擎、機制標準規范等分期建設和應用服務,按照每年版本迭代CIM平臺建設,CIM1.0即將上線,全市統一的二三維空間基礎基礎已初步建成,數萬棟BIM模型與全市2000平方公里傾斜攝影進行了深度融合和一體化展示。初步構建“兩級平臺、四級應用”平臺框架,完成住房建設、教育、生態環境等領域重點空間數據引入CIM平臺。

在CIM應用場景建設方面,目前深圳有11個區(新區、合作區)、深智城、水務集團、燃氣集團、地鐵集團、鹽田港、深高速等17個部門和10家市級國有企業都開展了CIM相關平臺的建設和應用。同時,初步建設了42個智能深度CIM應用。

據了解,目前深圳正在不斷優化和完善CIM1.0、CIM平臺地下空間應用試點,促進空間基礎數據更新,促進與城市大數據平臺、城市運營管理平臺和全生命周期BIM平臺的對接,積極規劃CIM平臺2.0版建設。

C塔,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采用BIM數字技術建造。

協同推進城市運營管理服務平臺建設

穩步推進系統開發

深圳結合全市“一網統一管理”工作,依托全市統一的數字基礎和“深智慧”平臺架構,充分利用城市運營管理服務領域現有的平臺和應用基礎,通過優化創新、整合、推廣和持續應用,開展平臺建設。

城市安全運營管理子平臺以“智能應急倉庫四平臺”為基礎,匯集了住房建設、交通等22個單位的業務數據,建成了災害事故、管理對象、應急人員、救援資源等8個主題數據庫。

繼續推進智能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

幫助城市智能化運行

一旦行人過馬路,智能桿會立即自動播放提醒;當道路盲道被占用,井蓋缺失時,智能桿會立即通過后臺向相關管理部門報告情況。。。隨著“5G新基礎設施”的加快,深圳多功能智能桿的建設逐漸進入“快車道”。如果把城市比作生命體,那么智能桿就是智慧城市的“外周神經元”。

“新城建”是推進智能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的重要任務。

深圳積極推進全區基礎設施監控網絡建設,全市建設多功能智能桿1.8萬根,全市多功能智能桿綜合管理平臺(一期)啟動試運行,率先在全國發布多功能智能桿政策、標準、規范性文件。

深圳推進現有市政基礎設施業務管理體系的整合。建立供排水管網監測系統,推進“數字電網”建設,推進智能燃氣物聯網管理平臺建設。

積極推進市級國有企業重點布局基礎設施領域的智能升級改造。地鐵集團開展NOCC二期工程建設,整合應用,深化城市軌道交通大數據支持、客流調度、容量調度、應急調度、運維調度新技術創新,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網絡數據資源“倉庫”和調度指揮“大腦”,建設“資源密集、設備智能、信息共享、調度協調”網絡云計算平臺,統一承載各線路業務系統、線網業務系統、運營管理系統和建設管理系統,實現深圳軌道交通線網運營指揮調度的智能化。

C塔局部效果圖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

大力推進智能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協調發展

實現法律政策創新突破

在深圳的街道上,自動駕駛和智能旅游開始成為智能城市的新景觀。技術實力的優勢、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使深圳在未來工業智能網絡汽車發展領域再次“領先”,成為全國智能網絡汽車試點城市。

圍繞“4”,深圳大力推進智能城市與智能網絡汽車的協調發展 N加強政策規范賦能,完善車城融合平臺,增強物聯車聯能力建設,提高服務能力。

2022年8月,深圳頒布了《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絡汽車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從智能城市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智能網絡汽車應用示范等方面有效支持深圳“雙智慧”試點建設。

深圳與國家雙智能協作標準體系密切相關,促進智能網絡汽車產品準入及相關標準的編制。目前,深圳已發布了多功能智能桿系統設計與工程建設規范、智能路邊計算網關通信接口規范、低速無人車城市商業運營安全管理規范等“雙智能”相關集團標準和地標。

目前,全市已建成5.9GHz車聯網站99個,累計開放式智能網聯車測試道路里程約201公里,開放式測試道路187條。

此外,深圳還繼續推廣智能旅游、智能交通運輸管理、智能城市應用等場景示范應用。小馬智行在前海開展自動駕駛出行服務(Robotaxi)示范操作;坪山,Auto-X已部署400輛自動駕駛車輛,運營區已完全覆蓋坪山區,運營區面積168平方公里;在福田,元榮開始部署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包括深圳核心CBD在內的運營區近100個站點,總運營路段超過200公里。

積極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建設

推進數字家庭試點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單位,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黨和政府聯系和服務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

深圳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整合各種社區服務資源,建設基于信息、智能管理和服務的智能社區。

穩步推進智能物業建設,堅持科技賦能,提高物業管理行業監管效率。在全市“一盤棋”的工作思路下,通過建立“1”統一基礎數據庫、移動終端和桌面終端“2”平臺,面向業主(組織)、政府和物業服務企業“3”用戶,借助城市統一的土地、建筑、房屋、權力、人和城市CIM底板數據,建設電子投票、社區信息披露、業主評價,以及在線安全檢查、誠信管理等“N“市物業管理信息平臺”個子系統。目前已完成近萬個物業管理區域的落圖,分戶數據超過280萬,全市物業管理區域基礎數據初步形成。

積極推進物業城市服務數字化轉型,以福田區蓮花街物業城市服務項目為試點,搭建智能物業城市管理平臺,全面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能力。

積極推進數字家庭生態鏈建設,推進5G AI、5G 8K、5G 龍崗區已成為全國數字家庭試點城市,與華為全屋智能戰略合作,是數字家庭解決方案制造商的龍頭企業,積極推進全屋智能空間實驗基地建設。

全面推進智能建設與建筑產業化協調發展

加強施工方法創新

近日,在大鵬灣岸邊的安居房工程風鈴府工程施工現場,出現了多個智能機器人忙碌的身影。在澆筑混凝土的施工現場,地面大致平整,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環境。該項目是廣東省第一批智能建設項目。在底板施工階段,公司首次使用“四輪激光平整機器人”和“履帶平整機器人”,而不是一些人工操作。

智能建設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程建設的有機融合,是實現我國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2022年11月,深圳入選第一批智能建設試點城市。深圳以政策、項目、產業、技術、管理、人才為重點,努力打造“技術鏈、產業鏈、管理鏈”,積極探索深圳智能建設發展模式。探索深圳智能建設發展模式。大力推進BIM技術應用,推出“BIM電子招標系統”,建設全市BIM管理平臺,推進人工智能試點建設,新建預制建筑占全國前列。

大力推進建筑業十大新技術應用,共建成省級新技術示范工程172個。組織了200多項新技術認證,發布了13批新技術推廣目錄,形成了新疆航空測試無人機在土方工程測量和施工現場管理中的應用、騰訊云戰略智能建設平臺等典型案例,以及以長圳公共住房項目、華潤集團總部大廈、騰訊濱海大廈為代表的智能建設項目。

在龍崗區落地“深圳建筑業生態智谷”,積極培育智能建筑業生態。

通過先進信息技術與建筑技術的深度融合,深圳還彌補了傳統安全監管方法的不足和低效率,提高了建筑業的安全發展水平。建立智能監督平臺,增加智能設備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施工現場安裝包括攝像頭、定位標簽、溫度計、濕度計、顆粒濃度計、風向風速計、噪聲器、智能電表、風速傳感器、負載傳感器、高度傳感器等前端傳感設備,并訪問現場視頻、現場環境、電力、塔吊運行、高支模變等數據。目前,市、區住房市政工程前端感知建設已完成巖土工程監測900、起重機械監測3900、施工現場視頻監測6000、施工現場環境監測100、臨時電力監測400,通過系統訪問各種管理數據、監控數據、監控數據、視頻數據和總結分析,為監管部門大規模控制建設項目環境風險提供信息工具。

贊(0) 打賞
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用戶上傳并發布,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自行甄別,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wolfba@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分享到

相關推薦

大智網匯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wolfba@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投稿&軟文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謝你的打賞,我們將繼續提供更多優質內容,讓我們一起創建更加美好的網絡世界!

微信掃一掃打賞

登錄

找回密碼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