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命運是一種既不可知也不可測的東西,并由此心生敬畏,甚至誤認為命運由某種不可知的力量所掌控。
但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因為所謂命運,其實是指一個人從生到死的過程,進一步地說,人生的一切際遇以及喜怒衰樂,悲歡離合,說到底,都是命運的組成部分。
甚至可以說,人生的一切體驗,本質上都是命運。
以下我們就從三個方面來探討“何為命運”,即:
一、命運從人出生之時開始
我們知道,一個人在出生之前,是無法談及命運的。
為什么?
因為命運本身需要起始——出生就是起始。
言外之意,人之命運,從出生的那一刻,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始。
也就是說,出生是一個人命運開始的節點,而在此之前,就算是某種不可知的存在,也無法構成真正意義上的命運。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命運其實是從人出生之時開始。
二、命運在人死了之后就已結束
如上所說,命運從出生之時開始。
而有開始,就意味著有結束。
對于個人而言,命運的結束,其實是人死了之后。
古人有一個詞語叫“蓋棺定論”,講的就是評論一個人的是非成敗,至少需要在“蓋棺”之后-死了之后,才可以下定論。
換句話說,一個人只要活著,就無法給他下最后的定論——因為他們的命運并沒有完成或者結束,所以不能下最終的定論。
由此可見,真正意義上的命運,其實需要在人死了之后才能算是結束。
三、命運是一種過程、軌跡,強調的是以自我之視角所形成的一切體驗
有人說,人的命運有好有壞,凡是達到自己的預期,就是好命,反之,就是不好之命運。
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當然不是。
因為人們所講命運的好壞,其實不過是以自我之視角所形成的一種體驗罷了,命運本身并無好壞之分。
言外之意,人從生到死的過程或軌跡,本質上,只是一種規律,無論是好運,還是霉運,說到底,都是一種必然的體驗。
正如莊子所講,人之生死,不過是生命當中兩個必然經過的節點而已,既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
而命運這一過程亦是如此——相對于生命本身而言,從生到死所構成的命運,實在是微不足道。
所以,綜上所述的這三個內容,其實正是命運的本質。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論語》《莊子》《壇經》《道德經》《暫坐》《紅樓夢》《金瓶梅》《廢都》《自在獨行》《人生哲思錄》《柏拉圖如是說》《史記》《王陽明全集》《華嚴經》《大學》《禮記》《天道》《孫子兵法》《世說新語》《哲學史講演錄》
大智網匯文章拓展問答:
什么是命運最好的解釋?什么是命運共同體?什么是命運,人生的意義何在?什么是命運線?什么是命什么是運什么是命運?什么是命運的主宰海倫凱勒?什么是命運的主宰?什么是命運??什么是命運的先知?什么是命運 就是你不一定想走 但不得不走的那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