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星知道多少: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名字
眾所周知,太陽系有九顆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后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冥王星與其他八顆行星不相容,體積和運行軌跡都非常不同,所以冥王星被排除在九顆行星之外,太陽系只剩下八顆行星。
八顆行星中有五顆靠近太陽內側的行星是古人肉眼看到的,所以古代不同的民族用自己的語言給它們起名。例如,中國給了他們幾個不同的名字。
水星在中國古代不被稱為水星,而是“星星”或“昏星”。由于水星的軌道非常靠近太陽,從地球上看,水星一直靠近太陽,所以水星很難觀察,唯一可以觀察的時間是日出或日落。
金星在中國古代被稱為“太白”或“太白金星”。和水星一樣,金星只能在早上或晚上觀察到。當金星在晚上出現時,它也被稱為“長庚”,在早上出現時被稱為“啟明”。
火星被稱為“熒屏混亂”,意思是“熒屏火光,離開混亂”。這與火星的視覺運動有關。火星在夜空中,有時向左,有時向右。情況復雜而令人困惑。

木星在中國古代被稱為“歲星”。木星的運行周期是12年。古人曾經用它來紀念它。后來發現其實是11.8年,誤差太大,不需要這種方法;
土星被稱為“鎮星”或“填星”。它的運行周期是28年,中國在天空中分為28宿,所以“年鎮一夜”
古人把這五顆行星、日月、陰陽五行理論聯系起來,太陽、太陰的精華就是日月,五行的精華就是五星。這叫七曜。
五顆行星,再加上太陽和月亮,大家抬頭都能看到,所以對古代文化影響很大。所以你看一周七天的名字,其實就是七曜日的意思,在日語翻譯中特別清楚,直接按字面意思翻譯成“日曜日(周日)、月曜日(周一)、火曜日(周二)、水曜日(周三)、木曜日(周四)、金曜日(周五)、土曜日(周六)。
我們中文中所謂的周日是根據基督教會的周日來計算的。另一方面,圣經中描述上帝的“七天創造”(工作六天,休息一天)也是因為天空中有七個非常引人注目的天體,“七”這個詞變得神圣。
但話說回來,這些行星名字真的只是代號,并不代表它們的本質。比如土星和地球,如果我們真的扣字眼,這個意思已經重復了。另外,水星上幾乎沒有水,火星其實很冷,木星上也沒有木頭。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沒有傳統的名字可用,因為它們是望遠鏡時代新發現的。它們只是根據相應的神的功能命名和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