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李湘和導演王岳倫有一個女兒叫王詩齡,曾參加過《爸爸去哪兒》
王詩齡作為唯一的孩子,從小就被李湘和王岳倫捧在手里“富養”長大,小學畢業后被送到英國留學,李湘更是放棄了事業陪讀。
最近,王詩齡在上海分享了一張定位的照片。網友問他是不是回家了。她回答說:“No”。網友立即評論道:“回復網友不要用英語回復,大家都是中國人”, 后來王詩齡回復網友:“你為什么要教我做事?”

本來以為她回復了一串英語,結果她回答了一句大家都能看懂的簡單No,不是中文夾的英文,也不是全英文。她說No也要發散思維,在外網,真的不是。
然后網友再次回復,“我希望你……”,以“都是中國人”的名義勸說王詩齡用中文,被駁斥后再次打情感牌,提到他對《爸爸去哪里》的熱愛。
禮貌地祝福,看似很有禮貌,很無辜,但說得好聽一點,就是暗示王詩齡現在不如當年討喜嗎?如果你被拒絕,禮貌地祝福你,你不會比較王詩齡對善意的不受教育的不好嗎?
生活中經常討厭這種打著“為你好”旗號的越界干預,甚至為你父母說教。插手者通常看不到自己沒有邊界,會委屈自己不被理解。最好的辦法就是照顧好自己,別人的事都和自己無關。
因為王詩齡從小就出現在公眾面前,她經常被稱為胖、炫耀財富等等。有時她會直接回去。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很不禮貌,但她只是個孩子。有時她只是在網上分享她的日常生活,沒有越界或傷害別人。
平時大家說話不是很隨意嗎?王詩齡說的是對的。很多網友善于做父母,善于說教。他們以為看到別人長大了就是別人的父母,可以訓誡她。但其實她的成長與網友無關,甚至網友可能會給她帶來更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