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
小方凳上放著盤子和碗,兩名小男孩手拿筷子一邊吃飯一邊交流。筷子是我國傳統的餐具,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小編在整理清代老照片時發現,那時人們使用的筷子普遍比現在的要長一些。
安撫
姐姐和弟弟促膝而坐,姐姐額前帶花,身穿綢緞棉長袍,捧著弟弟的手似乎正在安慰他。弟弟戴風帽,身著長袍及坎肩,正專注地看著姐姐的臉。
玩耍
初看這張照片時,有些迷惑,不知道攝影師為什么要把綢面棉被鋪在地上,可能他想以此來展示當時中國人的床上陳設吧。當寒冬來臨之時,火炕就成了孩子們玩耍的地方,在坐著孩子的身后,還擺放著一只圓筒枕頭。
盤腿女孩
小女孩坐在大紅的棉被上,盤著雙腿閉著眼睛。這種身體和神情完全與她的年齡不符,看著十分詭異。小編認為是攝影師硬把成年女性的神情動作硬套在這個女孩身上了。
吃東西
站在的大男孩戴著瓜皮帽,一身成人打扮。坐著的小男孩戴著羊毛絨編織的帽子,穿長袍。不知他們手里拿著的是什么食物,有點像蘿卜和紅薯。
哥哥和弟弟
哥哥戴著棉帽,伸出一根手指指向遠方,這個動作很顯然是攝影師刻意安排的,而小弟弟配合得也很默契,抬著頭望著哥哥指的方向。
講故事
這是一張有背景圖的照片,她們坐在道具草堆上,大點的女孩正在給小女孩講故事。從前識字的人不多,很多傳統的東西都是這樣口口相傳留下來的。
小姐妹
這張圖和上圖使用的是同一塊背景布,表現的是當時小女孩的服飾情況。在中國歷代的服飾當中,清代服飾是最不敢恭維的。夏裝寬大松散,穿上冬衣更是臃腫得不成樣子。
為了盡可能還原其原始模樣,小編對照片進行了手工上色,好像依舊于事無補,沒有任何美感。而小女孩的發際線留得都特別高,都露著光禿禿的大腦門,丑得實在讓人無話可說。
大腦門發型
很多人以為清代時期只有男子才會梳大辮子、露大腦門,其實女孩子也一樣。這張照片拍攝于清末時期的北京街頭,圖中裹小腳的女孩就留著這樣怪異的發型。
愛撫
小腳的漢族女子正慈愛地撫摸跪在腳邊孩子的頭頂。孩子留著漢族傳統式的“總角”頭,這種兒童發型在舊時候的年畫中經常可以看到。
逗孩子
婦人手里拿著一支小玩具跟孩子玩耍,她梳著當時頗為流行的鵲尾頭,這種發型因形似喜鵲的尾巴而得名。寬大的裙袍使我們看不到任何曲線。
梳妝
老婦人正在給坐在梳妝臺前的小姑娘梳妝打扮,小姑娘穿花盆底鞋子、老太太沒有裹足,這些都是當年旗人女子的特征。
出門
年輕的父親帶著一雙兒女出門。姐姐挎著竹籃走在前面,父親扯著弟弟走在后面。姐姐鬢邊戴著花, 父親腰間系著布帶,圖中的三人目無表情,全無一點活力。
老人和孩子
白發蒼蒼的老人、中年婦人、佩花姑娘和幼兒,小編開始以為攝影師是想表現當時一家四世同堂的狀況,顯然不是,因為右邊的女孩子年歲太小了,而且服飾發型也是未婚女子的打扮。
戴花的少女
女子戴花,本應該是一道特別美麗的風景。然而,圖中這種戴花的方式卻十分怪異,插在兩鬢間的花向前伸出,不但不美觀,還影響視線。
旗人母女
這種怪異的戴花方式在其他老照片中偶有看到。比如法國軍官拉里貝在1910年收藏的老照片中,就能見到類似的幾張。圖中這對旗人母女都在雙鬢間戴著花。
笑容
年輕的母親將孩子放在蓋著布的花架上,用非常疼愛的眼光看著自己的孩子,臉上露出自然的微笑。這也是本組照片所有人物中唯一的笑容。
官員家庭
一個清代官員家庭的寫照。妻子抱著二寶坐在板凳上,身穿朝服、頭戴暖帽的丈夫和大女兒站在旁邊,大家都專注地看著她懷里的孩子。親情的溫馨感在任何時期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