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字的筆順














筆順:ノ ノ 丨 丨 ∟ 丨 一 ノ ? ノ 一 ノ ㇏
筆順名稱:撇 撇 豎 豎 豎折/豎彎 豎 橫 撇 橫折提 撇 橫 撇 捺
拼音:[ wi ] 部首:彳 筆畫:13 繁體:微 五筆:TMGT
微的意思
- 1.細(xì)小;輕微:細(xì)~。~風(fēng)。謹(jǐn)小慎~。相差甚~。 2.(某些計(jì)量單位的)百萬分之一:~米。~安。~法。 3.衰落:衰~。 4.精深?yuàn)W妙:~妙。~言大義。 5.稍微;略微:~感不適。面色~紅。
微的詳細(xì)解釋
〈動(dòng)〉 (會(huì)意。從彳( ch);--( wi)聲。本義:隱秘地行走) 同本義 微,隱行也。——《說文》 崔杼微逆光。——《左傳襄公十九年》 又如:微行(便裝出行,不想讓人知其尊貴的身分) 藏匿,隱蔽 其徒微之。——《左傳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禮記學(xué)記》 又如:微沒(隱沒);微奸(隱藏的邪惡);微陣(隱蔽的兵力);微情(隱藏而不顯露的感情);微意(隱藏之意);微道(隱蔽或偏僻的小路) 伺察,偵察 。 如:微捕(伺察捕獲) 衰微,衰落 固以微矣。——宋 蘇軾《教戰(zhàn)守》 又如:微缺(衰敗殘缺);微滅(衰敗滅絕) 無,沒有 。 如:微時(shí)(尚未出名的時(shí)候) 非,不是 雖微晉而已。——《禮記檀弓下》 微我無酒,以敖以游。——《詩邶風(fēng)柏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傳僖公三十年》 神農(nóng)黃帝,猶有可非,微獨(dú) 舜湯。——《呂氏春秋離俗》 又如:微與(不應(yīng)該這樣);微獨(dú)(不單是,不僅僅) 〈形〉 微小;輕微 微,小也。——《廣雅釋詁二》 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荀子非相》。注:“微,細(xì)也”。 名微而眾寡。——《三國志諸葛亮傳》 微風(fēng)鼓浪。——宋 蘇軾《石鐘山記》 微波入焉。 嶺嶠微草。——宋 沈括《夢(mèng)溪筆談》 又如:微恙(小病);微行(小徑;便裝出行);微雨(細(xì)雨);微蔑(指極微小的東西);微儀(謙辭。微不足道的禮物);微忱(一點(diǎn)兒誠意;些須誠心);微詞(隱約的譏喻);微力(微小的力量);微功(細(xì)小的功勞) 卑賤 虞舜側(cè)微。——《書序》 芻蕘之微。——清 劉開《問說》 又如:微時(shí)(尚未出名的時(shí)候);微介(卑賤而耿直);微名(微賤之名);微門(卑微的門第) 不明;昏暗 。 如:微光(微弱的光線);微明(微弱的光亮);微眇(眼瞎);微燈(暗淡的燈光) 日月虧缺的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詩邶風(fēng)柏舟》 秘密,偷偷 微視其睡。——唐 柳宗元《童區(qū)寄傳》 于此微缺。——清 袁枚《祭妹文》 微聞?dòng)惺蟆!队莩跣轮厩锫曉娮孕颉?又如:微伺(暗中伺察);微攻(暗中侵害);微逆(暗中迎回);微知(暗中探悉);微隨(暗中跟隨);微察(暗中偵察 );微謀(密謀);微諷(暗中諷喻);微驗(yàn)(暗中偵察);微扣(暗中詢問) 精妙 口多微辭。——《登徒子好色賦》 諸侯有能微妙以節(jié)。——《荀子議兵》 其辭微。——《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副> 稍微,稍稍 但微頷之。——宋 歐陽修《歸田錄》 土膏微潤(rùn)。——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 微笑默嘆。——《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婉貞微嘆。——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又如:微聞(隱約聽到);微露(微微顯露) 要沒有,要不是 微斯人,吾誰與歸。——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名〉 古單位名 古代極小的量度單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兩的百萬分之一 忽,十微。微,十纖。——《察微算經(jīng)》 角度、弧度的單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秘密之事 夫田子將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韓非子》 古諸侯國名 殷代畿內(nèi)之封地 帝乙長(zhǎng)子曰 微子啟。——《史記》 殷周時(shí)西南夷之國 及庸、… 微、…人。——《書牧誓》
微的組詞
微笑 微小 微風(fēng) 微弱 微博 稍微 微微 輕微 微型 微生 微波 小微 細(xì)微 略微 微觀 微妙 顯微 微薄 甚微 微粒 卑微 微米 微利 微胖 入微 式微 紫微 微醺 精微 微機(jī) 微塵 微細(xì) 微晶 微詞 微分 微言 翠微 微孔 微動(dòng) 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