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貧血吃什么食物補血最快?
#貧血吃什么食物補血最快?#
貧血是一種不能滿足人類血液紅細胞生理功能需求的疾病。可分為營養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多種類型,其中營養性貧血較為常見。
營養性貧血是指參與血紅蛋白和血紅細胞形成的營養物質,包括鐵、葉酸和維生素B12、缺鐵性貧血是由維生素C等營養素缺乏引起的貧血,其中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在兒童、孕婦等主要貧血人群中,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高于50%。
從營養的角度來看,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 食鐵攝入不足
人體從食物中攝入的鐵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這可能與許多因素有關,特殊的生理時期,如嬰兒、兒童、育齡婦女月經過多、妊娠和哺乳婦女(高危人群),鐵需求增加,沒有補充足夠的鐵食物,導致身體相對缺鐵;
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會影響食物攝入的類型,從而限制含鐵食物的攝入;
在經濟不發達地區,富含鐵的肉類攝入量低也會導致鐵的攝入不足。
2 鐵吸收利用障礙
食物中的鐵可分為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其吸收機制不同。
血紅素鐵主要來自肉、魚和家禽的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可直接被腸粘膜上皮細胞吸收,吸收率為20~30%的吸收過程不受飲食中其他因素的影響。
植物性食物中主要存在非血紅素鐵,其吸收率較低,一般在10%以下,有的甚至在3%以下~5%或更低。它的吸收過程往往受到各種飲食因素的影響。植酸(谷麩)是抑制非血紅素鐵吸收的膳食因素、多酚(茶、咖啡、蔬菜和水果)、膳食纖維等。;此外,胃酸缺乏、抗酸藥物或胃手術后的患者也會影響鐵離子的釋放,從而影響鐵的吸收。
3 鐵丟失過多
身體失血過多,如婦女月經過多(子宮肌瘤、節育環刺激、月經紊亂)、慢性胃腸道失血、咯血和短期多次獻血;此外,在高溫條件下大量出汗、感染、惡性腫瘤也會導致鐵損失。
二是主要臨床表現
1 貧血
常見癥狀有疲勞無力、易疲勞、心悸、活動后氣短、眼花、耳鳴、納差等。嚴重者面色蒼白,唇粘膜和眼瞼結膜蒼白,肝脾輕度腫大。輕度貧血患者通常可以通過飲食調整來改善癥狀。
2 其它缺鐵性能
體力和耐力下降,抗寒性差;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下降;口腔炎、舌炎、舌乳頭萎縮;頭發干燥脫落,指甲(腳趾)缺乏光澤,脆弱易開裂,重指甲(腳趾)變平,甚至凹勺(反甲);精神行為異常,如易怒、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異嗜睡;兒童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課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等。
三是營養代謝特征
1 蛋白質代謝
蛋白質不僅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而且消化過程中釋放的氨基酸、肽和“肉因子”在提高鐵的吸收率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2 礦物質代謝
缺鐵是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鐵是紅細胞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也是體內許多金屬酶的輔助基礎。缺鐵不僅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而且影響組織細胞中鐵酶和鐵依賴酶的活性,從而導致相應的臨床癥狀。此外,微量銅可以促進鐵的吸收和利用,鈣和鋅可以影響鐵的吸收。
3 維生素代謝
維生素C可以促進難吸收的三價鐵還原為易吸收的二價鐵,也可以螯合鐵形成小分子的可溶性鐵螯合物,促進鐵的吸收。足夠的維生素A、維生素E和維生素B12(VitB12)有利于鐵的吸收,維生素B2有利于鐵的吸收、轉移和儲存。
三是營養治療原則
1 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質
兒童、青少年、懷孕和哺乳期婦女在生長發育期的能量供應相應增加,以滿足身體的特殊生理需求。成人患者可按1.5計算g/(kgd)供應。兒童和青少年在生長發育期的每日蛋白質供應應應保證2~3g/kg,肉、禽、魚的蛋白質應保證占總攝入量的1/3。
2 脂肪
適量的脂肪,研究表明,適量的脂肪含量有利于鐵的吸收,過高(>25%)或過低(<5%)減少鐵的吸收。脂肪供應量應占總能量的20%~25%。
3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供應量應適當增加,以確保蛋白質的充分利用,每天250~400g為宜。
4 礦物質
增加膳食鐵的攝入量,特別是血紅素鐵,血紅素鐵主要存在于肉類、肝臟、動物血液等動物性食物中。因此,缺鐵性貧血患者應主要補充富含血紅素鐵的肉類、家禽、魚類、肝臟、動物血液等動物性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牛奶和雞蛋不是補鐵的好食物,因為牛奶是貧鐵食品,含鐵量只有0.1mg/100克,雖然雞蛋含鐵量不小,但其卵黃高磷蛋白能抑制雞蛋中鐵的吸收。
此外,補鐵時應補銅,避免與鈣制劑和鋅制劑同時使用。
5 維生素
維生素C作為一種還原物質,可以在腸道中將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促進食物中鐵的吸收。如果檸檬汁、橙汁、柿子椒、番茄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與富含鐵的蔬菜一起食用,鐵的吸收率可以提高2~三倍,甚至更高。
維生素B12和葉酸是合成血紅蛋白所必需的物質。充足的攝入可以保證紅細胞的正常生長。維生素A等其他維生素、應充分供應維生素E和維生素B2。
水和膳食纖維
同正常人。
四飲食宜忌
宜用食物
動物性食物:肉、魚、禽、動物血、動物肝。
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番茄、柿子椒等蔬菜盡量生食,檸檬、橘子、獼猴桃、酸梨、酸棗等果蔬。
避免(少)食物
菠菜、水竹等含草酸較高,未發酵的谷類、濃茶、咖啡。
根據均衡飲食的原則,注意食物的多樣化,確保肉類和蔬菜的搭配,以提高菠菜和水竹的高草酸吸收率,盡量選擇發酵食品。避免同時服用鈣、鋅、抗酸、四環素和鐵制劑,以免影響鐵的吸收。用餐安排可根據患者情況確定,每天至少安排三餐。食欲不振或食欲不振的人可以用少量的多餐安排2~為了增加營養素的攝入,三次加餐。鐵強化醬油和面包等鐵強化食品可以適當選擇。嬰兒應母乳喂養,如果只能人工喂養,則應使用強化鐵奶粉和配方食品。盡量用鐵炊具烹飪食物。
五食譜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