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你三分鐘理解血常規報告
教你三分鐘理解血常規報告
血常規檢查是一種輔助診斷,不是兒童生病時必須做的檢查。醫生會根據病情決定是否有必要這樣做。然而,許多寶貝媽媽對血常規報告感到頭痛,幾十個指標和上下箭頭令人困惑。所以“美麗的媽媽包”在這里教寶貝媽媽三分鐘了解血常規報告。
一般來說,報告的主要表格包括四個核心指標:
白細胞(WBC)、血紅蛋白(HGB)、血小板計數(PLT)以及C反應蛋白(CRP)。
1:嬰兒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取決于白細胞。
一般來說,當白細胞的數量和中性粒細胞的比例顯著增加時,判斷可能存在細菌感染;當白細胞正?;虻陀谡V禃r,判斷可能存在病毒感染??股刂委熂毦腥?,病毒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然而,當一些病毒感染時,由于其自身的阻力下降,很容易與細菌感染合并,此時需要選擇合適的抗生素。
二:嬰兒是否貧血取決于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濃度<110意味著嬰兒貧血。如果血紅蛋白濃度高<110、同時,平均紅細胞體積低,平均血紅蛋白含量低,紅細胞計數增加,表明嬰兒出現小細胞低色素貧血。這種貧血主要是由缺鐵引起的,我們通常稱之為缺鐵性貧血。

三:嬰兒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取決于血小板
當嬰兒感冒或生病時,可能會導致血小板高于正常值。一般不需要治療輕度血小板增多。如果病情好轉,血小板會自行下降到正常。但是如果血小板>60010^9/L,異常增加意味著血液容易凝固,有血栓形成的風險。這種情況需要檢查和治療。
四:嬰兒感染的嚴重程度取決于c反應蛋白。
當嬰兒發燒到醫院時,醫生經常開單檢測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C反應蛋白(CRP)正常參考范圍:≤8mg/L,它可以在各種急性炎癥發作或創傷后幾個小時迅速上升,病變的改善迅速下降到正常狀態。增加范圍往往與感染程度呈正相關,因此被認為是急性炎癥反應最重要、最敏感的標志之一。
其他參數應注意:
淋巴細胞數量增加,單核細胞數量增加:表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嗜酸性粒細胞過多:支氣管哮喘、蕁麻疹、濕疹、寄生蟲病等過敏性疾病。嗜堿性粒細胞過多:結腸炎、異常反應性疾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
聽到我們的心聲
更多可搜索的鄭玉巧育兒視頻內容在“美媽錦囊專家視頻”微信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