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中亞國家是友好的鄰邦國家和全面的戰略伙伴。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中亞,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在過去的10年里,中國與中亞國家共同努力,促進絲綢之路的全面復興,努力建立面向未來的深入合作,將雙邊關系帶入新時代。2022年,六國元首聯合宣布建設中亞命運共同體,這是在新時代背景下,著眼于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光明未來的歷史性選擇。今天,中亞五國政治互信不斷深化,務實合作質量提升,國際合作深入扎實,實現了全面的戰略伙伴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雙邊實踐。六國元首出席峰會,討論中亞五國合作計劃,共同簽署《中亞峰會西安宣言》,通過峰會成果清單,繪制中亞關系未來發展藍圖。峰會的成功舉辦為中亞合作搭建了新的平臺,開辟了新的前景,在中亞國家關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目前,百年的變化正在加速演變,世界、時代和歷史的變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發展,國際和地區的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面對不穩定和不確定的國際形勢,世界需要什么樣的中亞?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給出了深刻的答案:穩定的中亞、繁榮的中亞、和諧的中亞、聯通的中亞。必須深刻認識到,中亞是亞歐大陸的中心,位于連接東西、貫穿南北的十字路口。只有維護中亞國家主權、安全、獨立、領土完整,尊重中亞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支持中亞和平、和平,為中亞穩定奠定基礎;只有充滿活力、繁榮、繁榮,才能實現地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強大動力;只追求團結、包容、和諧,反對任何人在中亞制造不和諧和對立,謀取政治利益,為人民安居樂業創造條件,實現中亞和諧;只有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亞洲和歐洲大陸重要的互聯樞紐,才能為世界商品交流、文明交流和科技發展做出貢獻。
習近平主席在主題講話中提出的“四個堅持”,“堅持觀望互助”、“堅持共同發展”、“堅持普遍安全”、“堅持世代友好”,對共同建設中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堅持觀望互助,就是要深化戰略互信,始終明確有力地支持主權、獨立、民族尊嚴、長遠發展等核心利益。要堅持共同發展,就要繼續走在“一帶一路”合作的前列,推動全球發展倡議的實施,充分釋放經貿、產能、能源、交通等傳統合作潛力,打造金融、農業、減貧、綠色低碳、醫療衛生、數字創新等新增長點。堅持普遍安全是共同實施全球安全倡議,堅決反對外部力量干涉區域國家內政,采取“色彩革命”,對“三股力量”保持零容忍,努力解決區域安全困難。堅持世代友好,就是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繼續傳統友誼,密切人員交流,加強治理經驗交流,深化文明相互學習,增進相互理解,為中亞國家世代友好奠定堅實基礎。實踐告訴我們,并將繼續證明,朝著中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方向,各國攜手共進,團結奮斗,實現“四個堅持”,積極推進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同繁榮。我們將能夠建設一個守望互助、團結互信、合作共贏、共同成就的共同體,一個遠離沖突、永沐和平的共同體,一個相知、相親、同心同德的共同體。
深化中亞合作是著眼未來的戰略選擇,順應世界大勢,滿足人民期待。在主題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明確提出了“加強機制建設”、“擴大經貿關系”、“深化互聯互通”、“擴大能源合作”、“促進綠色創新”、“提高發展能力”、“加強文明對話”、“維護區域和平”等“八點建議”。強調“我們愿與中亞國家加強現代化理念和實踐交流,促進發展戰略對接,為合作創造更多機遇,共同推進六國現代化進程”,充分體現了促進人類共同未來社區建設的堅定決心和實際行動。實踐充分證明,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無論中國未來發展到什么程度,中國始終是中亞國家值得信賴和依賴的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
歷史告訴我們,只有擁抱世界,我們才能擁抱明天;只有攜手共進,我們才能穩步前進。中國現代化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促進了世界的共同發展。它是我國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也是中國尋求人類進步和世界大同的唯一途徑。面對未來,中國堅定地站在歷史正確、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繼續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的機遇,真誠歡迎中亞國家乘坐中國發展快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建設一個更緊密的中亞命運共同體,中亞國家關系的船舶將能夠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為六國的發展振興增添新的動力,為區域和平穩定注入強大的正能量,共同為中亞合作創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