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為村干部-村干部的工作日記(1)
2020年3月6日,我正式到村上報道。新的工作環境,新的工作內容,新的同事,加上他們以前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從2007年到昆明大學工作多年,2016年回家創業,村里很多人和很多奇怪的事情懷疑他們是否還是村里的人,經過幾年的相處,經驗和感覺很多,在創業過程中同時做村干部是我意想不到的決定,如果你選擇了,盡職盡責地為人民服務!同時,它體現了黨員干部的初衷和努力。
先介紹一下我麗江市古城區七河鎮共和村的整體情況,作為全文的背景。共和村是麗江市古城區七河鎮的第一個大村莊。該村由23個村民組成,1032戶,4900多人組成,貧困戶5戶34戶,邊緣貧困戶4戶14戶,納西族、白族、漢族等多個民族聚集地。村民眾多,村莊分散,總面積32萬平方米。在這樣一個大村莊為人民服務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愿我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3月至6月是麗江的防火期。此外,天氣干燥,雨水少,火災時有發生。24小時不離開電話,不關機,隨時待命已成為常態。由于工作需要,縣、鎮、村需要來回跑,甚至一天跑幾次。私家車變成公共汽車是一種自然現象。沒有車的時候,走路進村很正常。2020年沒想過學開車。因為工作需要,不得不在2021年初學開車。順利畢業后,我有了自己的駕照,可以在路上開車。因為車技不好,車輪掉進坑里是正常的。現在我的駕駛技術日益增長,無論是下坡、過橋還是上山。多虧了這個職位,我不斷成長和成熟

走訪貧困戶,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需求是工作的重點。而且很多基層工作都是抓落實、抓落實的工作,需要村干部和村民參與才能完成。如何更好地縮短與他們的距離,使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過去的兩年里,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方法。在談話中,有些事情和問題不應該直接進入主題,你可以先談論家庭,談論其他相關的事情,最后進入主題,這樣效果會更好。在名字上,與自己的年齡和同齡相比,叫阿姐、阿哥、叔叔、阿婆。比自己小一點,如果用比較正式的名字,反而覺得直接喊外號效果更好。
與農民交談,不一定要坐在農民家里。在田野里,遇到就聊天,在聊天過程中切入主題,農村基層工作量大,涉及面廣,事情千頭萬緒。在做好村級工作的同時,我也需要每天做上級政府層面的事情。村干部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做了20多個工作類別:準確的扶貧檔案和數據補充、70份養老保險審批表、民政申報核實、住房調查、鎮代表選民登記核實、團體建設、計劃生育、網格、農村振興、綜合穩定、住房保險、醫療保險等。
剛到基層的時候,還是不適應。由于工作量大,事情多,往往是3-4項工作在一天內同時撲來,幾乎都是以前沒有接觸過的。特別是在一些工作中,時間非常緊迫,一個小時就要完成或報告,似乎很匆忙。現在,經過長期的訓練,一個重要的經驗是:你不能驚慌失措,按優先級的順序列出你的工作,一個接一個地檢查,不明白必須問更多,數據報表類別必須驗證更多。不要等工作,不要得到時間,必須盡快完成,因為隨時都會有新的工作給你,一起積累更多會影響效率。由于工作需要多次聯系村、鎮、區等有關部門和人員,加班次數多,工作時間長。電話費用和早餐可以很好地解釋問題。每月手機費用超過300元,手機短信顯示電話費提示總是讓我內疚,農村基層工作更特殊,不知不覺中,電話費用這么快。具體來說,我在基層做的很多工作都是具體的事務性工作,大部分都是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每一項工作的發展和完成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選出了一個例子。
在編制扶貧戶、邊緣戶、突發困難戶產業扶貧規劃時,規劃內容包括主要產業、主要技術、目標任務、進度安排、效率分析等。這個行業需要重點發展什么,規模好大,這需要實地調研,也是規劃編制的前提。在此基礎上,還應分類計算不同行業的投資金額、補貼金額,分析經濟和社會效益。在工業項目中,涉及種植業、水產養殖業等,包括中草藥、圈舍、種羊、育肥豬、土豆等。同時,還應對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如工業道路等)進行概算。光是這一塊,用計算器算了很久,感覺自己變成了會計,在做財務報表。通常,我負責召開村“兩委員會”會議。在形成相關決策和會議紀要并由參與者簽字后,我完善了后續的文件申報,學到了很多東西,如如何討論和決定村里的重大事務,如何向政府職能部門報告項目,以及如何聯系和協調部門。
通過當村干部的經驗和實踐,我意識到農村基層是一個大舞臺,需要學習很多東西,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我從事的是有針對性的扶貧工作,這是非常困難的。這既是壓力,也是動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努力學習,努力思考,盡職盡責,掌握農村政策和解決困難和復雜問題的能力,使自己成為單位認可和群眾滿意的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