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三個歐洲國家曾經屬于同一個國家,分離了一百年后像兄弟一樣親密,現在都很富有和繁榮
為了呈現不同的歷史,我們讀盡了鉛華。
眾所周知,中國人一直提倡和諧。即使朋友們因為一時的怨恨而分開,他們也不會長期互相怨恨。如果他們是商業伙伴,有一種說法是“分散買賣,不分散友誼”。然而,這種和諧的方式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尤其是當它上升到國家層面時。幸運的是,每個國家都沒有為自己的利益而戰。此外,友誼越好,沖突往往在沖突爆發后變得更加激烈。例如,從同一個國家分裂出來的兄弟國家戰斗最激烈。
▲捷克,斯洛伐克地圖
最典型的例子是,蘇聯解體后,15個獨立國家經常戰斗,導致相互消費戰爭,經濟發展陷入惡劣境地。如果你想在這種困境中繼續發展經濟,只有一種選擇——停止戰斗。在這方面,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很早就明白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在分離后一直保持和諧,從不主動激怒任何其他國家。正是由于這種追求和平的外交策略,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都進入了快速發展的快車道,成為了一個發達國家。
▲荷蘭人穿著傳統服裝
事實上,除了捷克和斯洛伐克,還有荷蘭、盧森堡和比利時。這三個小國在歷史上也屬于同一個國家,從拿破侖時代開始。當時歐洲國家聯合出兵攻打法國,成功擊敗拿破侖。戰爭結束后,各國齊聚維也納,召開會議,簽署維也納協議。為了防止法國的第二次崛起,在英國和德國的領導下,法國比利時和盧森堡都被歸類為另一個戰勝國——尼德蘭王國(荷蘭),建立尼德蘭聯合王國。就這樣,在兩大國的支持下,尼德蘭王國迎來了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刻之一。

▲維也納會議后的歐洲
然而,尼德蘭王國在收到比利時和盧森堡后,并沒有平等對待他們,在各個方面都明顯傾向于荷蘭人,通過欺負比利時和盧森堡來獲取利益。這引起了比利時人的不滿,因為當時比利時的面積和人口并不比荷蘭小多少,也沒有理由區別對待。比利時人希望尼德蘭王國能平等對待他們,所以他們派人談判,但談判失敗了。失敗后,比利時人在公元1830年發動了一場革命,尼德蘭國王派兵鎮壓,導致法國干涉,并公開派遣比利時。尼德蘭王國軍隊在法軍的威脅下不得不撤出比利時。
▲布魯塞爾是比利時首都
公元1839年,比利時以割讓林堡地區為代價獨立建立君主立憲制國家。比利時離開后,尼德蘭王國恢復為荷蘭王國。這時,荷蘭害怕盧森堡離開自己,于是轉而安撫盧森堡人,甚至給盧森堡更大的自治權。然而,該離開的畢竟要離開。公元1890年,盧森堡也離開荷蘭,成立了以拿騷威爾堡家族為首的大公國。
▲盧森堡風光
就這樣,前尼德蘭王國一分為三,成為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三國。分開后,三國之間并沒有因為過去而苦惱,而是和睦相處,和氣生財。正因為如此,三國互助,經濟快速發展,成為歐洲排名第一的發達國家。荷蘭和比利時的人均GDP超過4萬美元,盧森堡超過11萬美元,是當之無愧的一流富國。因此,“和氣生財”不僅適用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適用于世界各國。
參考文獻:
《列國志:荷蘭》《全球通史》
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有趣的歷史,每天為你挑選有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