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不顧眾人的勸阻,力排眾議率軍上了街亭附近的山頂駐扎,張郃率領的曹魏大軍不日就到了街亭,曹魏名將張郃一眼就看穿了馬謖的戰略意圖,要吃掉馬謖很難,攻山不易;要棄之不理卻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敵的包圍圈。
圍而不攻,徹底斷絕馬謖大軍與外界的聯系。久經戰場的張郃又找到了馬謖大軍的致命弱點——水源。
馬謖軍駐扎山頂,士兵用水卻要在山下取用,張郃大軍圍山不攻,斷絕了馬謖軍的水源,這對馬謖來說非常致命,難道他在上山駐扎之前就沒有考慮過水源問題嗎?
前面說過了馬謖是荊州人士,湖北丘陵地帶,多山多水,湖北可以在任何一座山頂都能挖出水源來。
而馬謖隨劉備、諸葛亮入西川后,經歷的戰爭基本都是在南方,無論是益州之戰-四川多水,平定南蠻-貴州、云南多水,水源幾乎不用考慮。
在馬謖的潛意識里,水源并不是最重要的考慮單項,這和他的出生、生活地域有很大的關系,這不是智商、謀略的問題,而是一個生活經歷的問題。
馬謖的戰略幾乎都要成功了,卻敗在了一個看似非常不起眼的生活細節上面,讓人唏噓。
同樣的戰役在千年過后的解放戰爭中,張靈甫同樣采取了馬謖的戰略思維,據山而守,援軍四面包圍,完成“中心開花”的戰略,最后也是敗于水源被控,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