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秦檜,大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奸臣”,宋朝出過的奸臣很多,例如蔡京、高俅等,但論第一還得是秦檜。
關于這個形象最直接相關的事件也就是他曾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了名將岳飛,令其含冤而死,《宋史》中曾這樣評價秦檜:“檜兩據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忘仇斁倫。一時忠臣良將,誅鋤略盡……”。
可見,秦檜在官方評價中也一樣是背負著累累罵名,被官方所否定。
那么,秦檜在岳飛死后,又過得怎么樣呢?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秦檜其人。秦檜,字會之,元祐五年-1090出生在湖北黃州-今湖北黃岡的一戶普通人家。
幼年聰穎過人,在學業上頗有天賦,在未做官之前,秦檜早年曾以在私塾當先生為謀生,后因不滿足于這樣平淡乏味的生活處境,便決定去考取功名。
到了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秦檜憑著本事還真就考取了進士,補為密州教授,接著又考中詞學兼茂科,任太學學正,開始了他的為官生涯。
而這一當就當了十年,或許也是因官職還未做大,在此期間,秦檜并沒有作什么妖。
到了靖康二年-1127,在金國的猛烈攻勢下,汴京徹底失守,秦檜也被金軍俘虜至金國,成為了金國的階下囚。
期間,秦檜與金軍元帥達成協議,倡言議和,之后也因此成為了宋朝廷內部主和派的領頭人。
建炎四年-1130,金太宗完顏晟的弟弟撻懶率軍攻占山陽,秦檜隨軍同行。
在從金營離開后,秦檜正式歸宋,關于他為何能回來,秦檜當然也想了一個萬無一失的原因,他一口咬定是自己殺死了監視他的金兵并偷了條船逃回來的。
但是,作為一個曾被金國俘虜如今還能毫發無傷地回來的人,加上金宋關系緊張,此時的南宋朝廷中許多人都對此懷有疑問,但是秦檜之前這么多年的官也不是白當的。
當時在位的宰相范宗尹便是他的好友,在好友的力保之下,秦檜還被推薦給了宋高宗趙構,并很快得到了高宗的賞識,君臣相護,就此,君臣二人狼狽為奸地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合作。
也正如《宋史》中所說的那般,在此期間,作為主和派的秦檜賣國求榮,代表南宋果斷投降,簽訂了《紹興和議》暫緩與金國的矛盾,獲得了暫時的和平。
他還構陷忠良,讓趙構得以強化中央軍的編制,加強軍權、政權的掌控來穩固皇位,這其中,最令人唾棄的便就是秦檜陷害了當時的抗金名將岳飛,令其被殺害于大理寺內,含冤而死,年僅三十九歲。
而在岳飛死后,秦檜在朝堂上的官職越做越大,行事作風可以說是一點兒也沒有收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照舊的各種利用權勢陷害他人。
紹興十二年-1142秦檜被進封為魏國公,后又進封秦、魏國兩公,權傾朝野的他更是容不得敢與自己作對的人,尤其針對與自己立場不同的朝臣,不論對方是誰,一律不放過。
當時有一位名叫洪皓的外交官在被金國扣押了十五年后終于被放回了臨安,一次面見宋高宗時談及岳飛,洪皓一時情難自禁,失聲痛哭出來。
但沒想到這一哭竟引禍上身,秦檜知道以后,大為震怒,便開始處處針對洪皓,最后洪皓落得慘遭流放嶺南的下場。
除了洪皓,還有胡舜陟、張九成、張邵等人,也只是因為在言語上冒犯了秦檜而慘遭被貶,直接被剝離了接近權力中心的機會。
另一個方面,就是實行“文字獄”。當時朝堂之上尚還有主戰的主張,因此,作為主和派的秦檜一直將議和作為自己的政績和功勞,為了讓自己的思想成為主導并得到全面貫徹,以此穩固權位,便想出了實行文字獄的方法。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便是禁止所有字言涉及議和內容的忌諱,凡是違法者,立刻抓捕治罪。也因為文字獄的實行,當時的文化發展呈現一片慘淡景象,還有許多關于抹黑岳飛的言論和文字皆是在此時所出。
而在這樣權勢滔天的秦檜也因為虧心事做得多遭到了報應,有壓迫便會有反抗,想要殺秦檜的人數不勝數,這也讓秦檜疑心病越發的重,在一次遭難后,更是許久都不敢再出門,躲在自己的密室中,不讓任何人靠近。
到了紹興二十五年-1155,六十六歲的秦檜最終因重病熬死在了病床上,宋高宗追贈其為申王,謚號“忠獻”,開禧二年-1206,宋寧宗統治期間,謚號改為“謬丑”,將其列為與金國屈辱議和的罪魁禍首,為后人所唾棄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