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齊秦——“鑲金邊的天王”
齊秦被稱為“小哥”,是“臺灣四大天王之首”,在臺灣歌壇是知名的前輩藝人,影響了兩岸三地許多歌手的成長,李宗盛稱其為“嗓子鑲著金邊”的歌手,于是有了“鑲金邊的天王”一說。
2、王杰——“天王之王”
王杰人稱“歌佛”,在譚詠麟、張國榮先后宣布退出頒獎禮后,在“四大天王”成名之前,王杰攜其在臺灣歌壇出道所出兩張專輯的大賣之勢轉戰香港。
一時之間風頭無倆,劉德華、張曼玉等先后在他專輯的MV中演出,所以有著“天王之王”的稱呼。
3、童安格——“優雅天王”
童安格的年齡比齊秦、王杰要大,但是成名在二者之后,他在1989年以專輯《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奠定了自己在臺灣歌壇的地位。
童安格是很多女歌迷心中的“白馬王子”,被稱為“校園王子”,因其儒雅的氣質和深情款款的歌唱方式,得名“優雅天王”。
4、周華健——“國民天王”
周華健被稱為“國民天王”,是香港赴臺灣發展的歌手,雖然1984年出道,但真正確立自己在臺灣歌壇的地位是憑借1991年歌曲《讓我歡喜讓我憂》,因他曾唱了40多首廣告歌曲又得名“廣告天王”。
周華健在其最火的時候,香港四大天王發布專輯或者開演唱會都要避其鋒芒,所以媒體又稱他為“天王殺手”。
5、張雨生——“高音天王”
張雨生的高音是圈內知名的,當時與香港歌壇的林子祥并稱,有著“亞洲高音天王”的稱呼。
他的特別之處在于高音不受音域的限制,可以輕松自如地用不用的高音去詮釋各種各樣的音樂風格,其最出名的高音歌曲就是《我期待》。
張雨生不僅唱功了得而且創作能力強大,他一受捧紅了張惠妹,若不是英年早逝,他可以獲得更高的成就。
6、張宇——“亞洲獨賣創作天王”
臺灣有很多低調的天王,張宇就是其中之一,1998年,他的專輯《月亮.太陽》曾在亞洲的銷量超過千萬,引起了大量盜版光碟廠商的瘋狂盜印,于是得名“亞洲獨賣創作天王”。
7、伍佰——“臺灣搖滾天王”
上世紀90年代,伍佰和他的China Blue樂隊引領臺灣歌壇掀起搖滾樂隊現場演出和新臺語歌的風潮。
伍佰也被人稱為臺灣的“搖滾天王”,因其在臺語歌曲上的突出表現,伍佰獲得臺灣金曲獎最佳臺語男歌手獎。
8、任賢齊——“流行天王”
任賢齊被稱為在周杰倫稱霸臺灣樂壇前“世紀之交最后一位偶像天王”,他1996年的專輯《心太軟》曾創下2600多萬張的銷售記錄,一度被稱為“亞洲天王”。因為他的很多歌曲都擁有很高的傳唱度,故得名“流行天王”。
9、陶喆——“R&B天王”
陶喆被稱為臺灣“音樂教父”,因為其在R&B上獨到見解并把R&B曲風的音樂引入臺灣流行樂壇,對臺灣歌壇和整個華語樂壇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從而得名“R&B天王”。
10、周杰倫——“新流行天王”
2000年,周杰倫發了專輯《JAY》;2001年,他的專輯《范特西》在樂壇引起巨大轟動,繼而帶來華語流行樂的一次“革命”。
他很有前瞻性的音樂歌曲使華語流行樂引領亞洲音樂很多年,他也從“流行天王”任賢齊的手中接過接力棒,成為“新流行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