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聞?母親節 | 熱搜霸榜!母親節那天,全民都在大聲告白!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
長期以來,母親節一直有很高的社交討論。今年,母親節相關話題多次出現在熱門搜索中。抖音有187個相關話題,最高話題#母親節#播放量達到348.4億次。
為什么人們對#母親節#如此熱情?
首先是儀式感。
今年年初,丁香醫生分析說,人們越來越重視節日的儀式感,尤其是受疫情的影響。我們越來越需要一個充滿儀式感的節日來幫助我們表達我們的愿望,緩解我們的焦慮。
在心理學上,儀式是一系列具有象征意義的活動,包括過程、手勢、行為、文字、音樂、舞蹈等。
因此,從各種與母親相關的話題討論、為母親寫歌、送禮、送紅包,到一張圖片、一個表情、特效、貼紙、頭像吊墜,都可以讓每個人都感到柔軟~
(母親節微博新表情,網友用飛)
這些,已經成為#母親節#充滿儀式感的“標準”。
《我媽媽》作文大獎
媽媽做得怎么樣?恐怕最有發言權的是孩子。話說回來,誰小時候沒寫過幾篇小作文《我媽媽》?
孩子們的話還很稚嫩,既不會有美麗的修辭,也不懂委婉和美化,主要是寫實。
俗話說:“一山不能二虎。”
有了媽媽這只“老虎”,
呵呵,恐怕我的老虎該“退位”了。
她整天拿著手機工作,
眼睛都快瞎了。
母親的聲音像夏雷一樣響亮,
能與世界女高音一決雄雌。
我媽媽用兇狠的表情,
看著我做作業。
媽媽是霸王龍,到處噴火。
還是第三個放屁冠軍。
然而,我不得不說,孩子們的文字和寫作風格也充滿了意想不到的真誠、有趣和可愛。在他們年輕的作品中,無論他們的母親長什么樣,他們最終總是“愛我”。
女人本弱,為母則剛
在母親節這個特殊的節日里,小編挑選了一系列關于母愛的真實故事。
在這些故事中,母愛是如此的平凡和偉大,溫柔和厚重;女人是軟弱的,母親是剛剛的。在這些故事中,母愛是動人的,可以歌唱和哭泣
“暴力母親”為割肝救子
堅持每天減肥10公里,堅持每天減肥10公里
到目前為止,2009年“感動中國”人物“暴走母親”陳玉蓉捐肝救兒子葉海斌的事跡依然銘刻在人們的腦海中。
葉海斌13歲時,被診斷為先天性肝功能不全,需要移植。為了給兒子捐肝,患有嚴重脂肪肝的陳玉蓉每天跑10公里。七個多月來,她的鞋子破了四雙,幾條褲子的腰圍又緊又緊。
最后,陳玉榮從68公斤減少到60公斤,脂肪肝消失了!2009年11月,母子肝移植成功。回顧當時的暴力行走和肝臟捐贈,陳玉榮說,她想救兒子的生命,有孩子,是一個完整的家。
兩個兒子嚴重腦癱
母親從不放棄照顧兩個人長大
49歲的徐桂榮是兩名嚴重腦癱兒童的母親。他的長子25歲,小兒子13歲。他們都癱瘓在輪椅上,患有嚴重的智力殘疾。在照顧兒子的25年里,徐桂榮形容“每天都像戰爭”。
多年來,徐桂榮睡眠不好,兩個孩子不能照顧自己,家里每天至少洗十次衣服。除了日常生活,她還帶他們去接受康復訓練。全年過度工作讓她看起來比同齡人老,太陽穴上有很多白發。徐桂榮說,她是一位母親,雖然兩個孩子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樣,但他們仍然是她生活中的一縷陽光。
20年陪伴自閉癥兒童20年
從嘗試改變到努力接受

23歲的北京年輕人樂漁,20年前被診斷為自閉癥。從那以后,陪伴兒子成了母親張燕一生的“工作”。
一開始,像許多孩子的母親一樣,張燕試圖改變樂漁。不久,她開始后悔,“試圖改變孩子只會讓孩子和父母崩潰,學會接受。“張燕每天都會在白板上記錄一天的活動安排,然后讓樂漁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目前,樂漁已能夠按照提示明確完成“任務”。有時候看到樂漁和正常孩子明顯不一樣,張燕心里好像在滴血,但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接受。
為兒辭官的博士媽媽
30年來,陪伴兒子一起成長
22歲時,她有著光明的未來,但她為兒子放棄了事業。她是陳葉芝和陳國榮的母親。小國榮經常因為嚴重強迫癥而煩躁,但細心的葉芝發現兒子癡迷于張國榮的歌曲。當他聽到這首歌時,他會立即平靜下來哼唱。后來,他學會了張國榮的數百首歌。因此,她決心為兒子舉辦10場音樂會。
一方面是殘酷的現實,另一方面是兒子在舞臺上唱歌的夢想。母子面臨的挑戰遠不止這些。他們帶著孩子去偏遠的城鎮上學,靠做家務、賣鴨脖、擺攤謀生,不厭其煩地幫助孩子讀2萬多遍。。小國榮的學習逐漸提高,一度取得了80-90分的好成績。
母愛的本能,讓她遇到一個障礙,解決一個障礙。為了糾正兒子寫作和握筆的錯誤,她帶兒子練習鋼琴,通過了鋼琴的10級考試;為了了解兒子的病情,她參加了心理學考試。她不僅實現了兒子,而且也實現了自己。
古老的老人照顧癱瘓的兒子幾十年
“只要堅持,就有希望”
在浙江省湖州市的一棟樓前,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位老人用輪椅推著一名中年男子在空地上兜圈子,那就是景扣堂和她的兒子黃存玉。
1995年,兒子在一場嚴重的車禍中成為植物人,母親獨自承擔著照顧兒子的重要任務。每天照顧兒子洗漱按摩,最后在1999年3月的一天聽到兒子好像“嗯”了幾聲;幾個月后,從肢體反應到眨眼點頭,黃存玉恢復了意識。直到2000年的一天,躺在床上的黃存玉再次發出了艱難的聲音。
“那個‘媽媽’,我覺得這么多年的痛苦是值得的。”現在,黃存玉不僅像往常一樣生活,而且還有一個簡單的算術問題。景扣堂用愛喚醒了植物人的兒子,創造了生命奇跡。在她看來,她只是在做一個母親應該做的事。
這是孩子們實現夢想的旅程
這也是母親與疾病再次斗爭的開始…
一個女人推著輪椅,拖著擦鞋工具,一個坐在輪椅上的瘦男孩,在長沙汽車東站附近來來往往的人群中,他們特別關注。這個14歲的男孩從小就被疾病“囚禁”在輪椅上。去北京看天安門廣場和長城已經成為一種奢侈的希望。承載著青少年夢想的是通過擦鞋來籌集醫療費用的母親。
47歲的田秀銀決定帶孩子去北京看天安門廣場和長城。在有愛心的人的幫助下,他一生中第一次坐高鐵。爬長城對普通人來說需要很多體力,但田秀銀說:“如果他想去,我會一路背著他。”對于一個堅持多年的母親來說,要她放棄并不那么容易。
“春運母親”震撼了無數中國人的心靈
母愛是無限的!這張照片傳遍了互聯網,震驚了無數中國人。“春節旅游高峰的母親”已經成為那個時代的象征。現在,記者周科終于找到了她——巴木玉布,住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瓦巖鄉桃園村。
巴木玉布木的二女兒出生于2009年,家庭開支增加,她出去在工地上工作。二女兒經常生病,巴木玉布木只能帶她回家。“當時我不會說普通話。火車票是找人買的。背包里裝滿了被子和衣服,背包里裝滿了方便面、面包和尿布。回家半年后,二女兒因病去世……”巴木玉布木回憶起這張照片,眼睛紅了。后來,巴木玉布木家族被列為建檔扶貧戶,2018年獲得國家4萬元建房補貼,三室一廳房屋家電齊全。經過11年的奮斗,彝族大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除了母親,他們可以成為任何人!
有網友發帖問:“母親節快到了,給媽媽送什么禮物最好?”
最受好評的評論是:“送她一天安靜!”
這是一種“黑粉色”的幽默,一方面是溫暖的——當媽媽總是不能閑著;一方面,憤怒——為什么當媽媽不能閑著?!
這個問題拉起來,藤蔓太長了。人類生命的誕生始于母親;第一個睜開眼睛看到的人是她;喂我們世界上第一頓飯的是她;大多數人的第一個聲音是“mama”。
在一萬年的歷史中,人類認識自然,制定法律,制造蒸汽機,培養人工智能人才,但從未走出母親的眼睛。他們用溫柔有力的手推動了世界的搖籃。
這是母親的偉大功勛,也讓母親天生承擔更多。
這里的承諾是指瑣碎的家庭和日常事務,如家庭的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以及孩子們的食物、飲料和拉撒。例如,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從睜開眼睛的那一刻起,就必須穿衣服、洗臉、吃早餐、找玩具、去戶外,每天換衣服不多,吃東西很正常,會莫名其妙地哭。這些工作,在普通家庭中,通常是由母親完成的。
曾經有一則廣告,發起了一個測試,“哪些家務只有媽媽才能看到”?例如,地板上的頭發,每天清潔抹布,空垃圾桶袋,清理蔬菜池的殘留物,夾住敞開的零食袋,洗碗后控制干水。
看上去沒有痕跡,但做起來就像西西弗斯滾石上山,日復一日,“累覺不愛”。
為什么只有母親在做這些事情?因為我們陷入了一些未知的語言陷阱。
描述母親,更細心、體貼、溫柔、慈愛,好像有些事情,自然應該由母親來做。互聯網上有一個笑話說,當父親照顧孩子時,最常說的是“讓我們看看我母親在做什么”。“母親”的聲音,除了讓母親感到心臟,有時也很易怒。
社會分工是家庭分工的延伸。因為母親承擔了太多的瑣事,專注于撫養孩子,面對工作場所的“35歲問題”,旋轉的空間更加狹窄,許多人會嘆息,轉向家庭。
奉獻是必要的,但不一定總是由母親來做。除了母親,他們還可以是其他人,有自己的名字、社會身份和專業技能。那些換尿布、鏟子和忙于瑣碎的手可以做很多偉大的事情。
當然,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在現代社會,勞動分工越來越理性,父母的角色在年輕人領導的家庭中沒有明確的界限。忙碌的年輕夫婦,誰有時間接送,誰有空誰負責照顧,老人也會幫忙,條件好請保姆,沒有人認為做家務自然是母親的責任。
這有多好,它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父親和母親的角色不是絕對對立的,內部和外部都不是零和游戲,母親也可以賺錢,父親也可以做飯。“母親”這個詞,是親戚、倫理、文學、哲學,但不應該有管理意義——嚴格規定她的勞動類別。
世界上有溫柔的母親,隨和的母親,堅強的母親,堅強的母親,不懂得表達的母親,但無論哪種母親,她們都那么愛你。
長大后,我們發現,即使她每天嘮叨,擔心一切,只有她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得到溫柔的對待。然而,事實上,當我們的母親卸下母親的身份時,他們也需要溫柔、關心和陪伴。
母親節別忘了,
給媽媽送上祝福
趁時間恰到好處,
好好愛她,
我們媽媽!
新聞線索報道渠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一點”APP,或者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一點”,全省600名記者在網上等你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