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風不僅僅是關節痛。不要粗心大意背后的問題
痛風是高尿酸血癥引起的關節疾病之一。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常發生在下肢單關節,通常發生在大腳趾底部。痛風的原因是尿酸鹽晶體聚集在關節中,尿酸鹽晶體的形成通常是由于血液中含有高濃度的尿酸。
高尿酸血癥是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2020年1月,中國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正式發布《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將高尿酸血癥的診斷標準定義為:無論男女,當血清尿酸水平>420時,空腹血清尿酸水平在非同一天測定兩次mol/L(約7mg/dl)即高尿酸血癥。
血液中尿酸的溶解度與溫度和pH值有關。一般來說,體溫為37℃、在PH值為7.4的情況下,血尿酸為420mol/L達到最大溶解度。也就是說,超過這個水平后,血尿酸會沉淀成尿酸鹽晶體。
高尿酸有什么危害?
痛風反復發作的真正原因是高尿酸血癥。痛風的常見發病部位是大腳趾(第一跖趾關節)。肩膀、背部、膝蓋和其他關節也可能發生。發病時,癥狀在幾小時內發展到高峰。關節及周圍軟組織明顯發紅、腫脹、發熱、疼痛,疼痛嚴重。痛風發作在大多數情況下,依靠秋水仙堿和非甾體抗炎藥可以快速控制疼痛癥狀,有些病例甚至可以自行緩解,而不需要藥物。
此外,還有許多無法控制的血尿酸危害——累及關節,導致疼痛、腫脹、畸形甚至骨折;尿酸晶體沉積在腎臟中,導致尿酸腎病,增加腎結石的風險,增加腎衰竭的風險;尿酸晶體刺激血管壁,導致動脈硬化,導致高血壓、慢性心臟病和中風;此外,高血尿酸是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與其發生、發展和預后密切相關;高血尿酸也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mol/L,與新糖尿病相比,發病率增加了17%。
因此,控制尿酸水平是根本原因,需要長期堅持。

二、如何科學管理高尿酸血癥?
首先,高尿酸血癥患者應堅持專科門診隨訪。是否需要藥物干預治療,醫生是否需要綜合判斷血尿酸水平、痛風發病史、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疾病。
病人在生活中要注意:
?避免高嘌呤飲食,包括動物內臟、海鮮、濃肉湯、火鍋湯等。
?鼓勵吃富含鉀和維生素C的水果:櫻桃、草莓、菠蘿、西瓜、桃子等。;避免喝可樂橙汁等果糖飲料或軟糖飲料。
?在體內保持適量的水分,多喝水,每天保持2000毫升以上的尿量,可飲用牛奶和乳制品。
?限制飲酒,尤其是啤酒和烈酒。酒精攝入與痛風發作有顯著關系,尤其是啤酒和白酒。紅酒是否會增加血尿酸水平和痛風發作的風險仍存在爭議。
?定期工作和休息,避免熬夜,適當鍛煉,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鍛煉(心率控制在最高心率50分鐘%~70%范圍內)。
合理的飲食和作息,輔以必要的藥物治療,能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降低痛風發作風險。
寫作/徐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