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70%以上的大熊貓都住在四川
8月21日,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在北京開幕。作為文化周的重點活動之一,“熊貓中國四川主題展”也在中國世紀壇一樓的專題展廳開幕。
記者了解到,展覽分為五個單元:“我們出生在這里”、“我們在這里發現”、“我們從這里開始”、“我們在這里回來”和“我們住在這里”。
值得一提的是,這五個單元有許多與大熊貓相關的重要數據。這些數據不僅解釋了大熊貓與四川的獨特起源,也見證了四川大熊貓出生的奧秘、歷史發現、全球影響、野生回歸和融入生活的故事。
由于其優越的生態環境,四川盆地已成為保護大熊貓的“生命之舟”,世界上70%以上的大熊貓“隱居”于此。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四川的大熊貓分布在成都、德陽、綿陽、廣元、樂山、眉山、宜賓、雅安、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羌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
149年
今年,第一只活大熊貓的科學發現已經過去了149年。100多年來,大熊貓從四川走向世界,成為世界級的知名和喜愛。
132只

四川參與國內外合作的大熊貓數量也位居全國第一。目前,四川共有132只大熊貓參與國內外科研合作和生態教育項目。這些大熊貓在任何地方都很快成為“網絡名人”,被當地人迷住了。
1980年,大熊貓“巴斯”出生于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巴斯溝,是1990年北京亞運會吉祥物“盼盼”的原型。1984年,臥龍自然保護區竹子大面積開花。“巴斯”在覓食時誤入冰河。后來,巴斯溝被農民救出,因此被命名為“巴斯”。
2017年9月13日上午8時50分,“巴斯”因病在福州去世,享年37歲,相當于人類100多歲。
據報道,四川已建立46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覆蓋全省61.5%的野生大熊貓和49.5%的大熊貓棲息地。
大熊貓保護區與四川風景名勝區高度重疊。世界著名的九寨溝、樂山大佛、峨眉山、青城山、貢嘎山緊鄰或位于大熊貓保護區、自然棲息地和走廊之間。
8000種
大熊貓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的“旗艦物種”。保護大熊貓不僅僅是拯救一種瀕危動物,而是保護它與伴生動植物生存和繁殖的整個自然生態系統。因此,大熊貓也是野生動植物保護的傘。
到目前為止,大熊貓傘護功能延續了近8000種野生動植物的種群。傘護功能可保護大熊貓、川金絲猴、羚牛、麝、野鹿、野雞、黑頸鶴、攀枝花蘇鐵、野蘭科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
華西都市報-封面記者代瑞
世界上70%以上的大熊貓都住在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