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調解原則不適用于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
⑤有限的司法變更權原則。
行政訴訟的特點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
(一)行政訴訟應當審理行政案件。
這就是行政訴訟在受理和判決案件中與其他訴訟的區別。刑事訴訟解決被起訴人的刑事責任問題;民事訴訟解決民事、商業權益糾紛問題,行政訴訟解決是行政糾紛,即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糾紛。
(二)行政訴訟是人民法院通過審判進行的司法活動。
這就是行政訴訟和其他解決行政糾紛的方式和方式的區別。在我國,解決行政糾紛的途徑不僅是行政訴訟,還有行政復議機關的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是人民法院利用訴訟程序解決行政糾紛的活動。
(三)行政訴訟是通過審查被訴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來解決行政糾紛的活動。履行法定職責申請書哪個部門受理。
審查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的根本目的是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違法行政行為的侵害。這就決定了行政訴訟與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在審判形式和判決形式上的差異。行政訴訟案件不得以調解的形式結案;被告應當承擔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舉證責任;行政訴訟的裁判以撤銷和維持判決為主要形式。
(4)行政訴訟是解決特定范圍內行政糾紛的活動。行政訴訟怎么寫訴訟請求。
行政訴訟并不能解決所有類型的行政糾紛。有些行政糾紛不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范圍,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也不受行政訴訟范圍的限制。至于不屬于行政訴訟的行政糾紛,只能通過其他救濟方式解決。
(5)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是恒定的。
行政訴訟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對方,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政訴訟的被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管理人,即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訴訟當事人的訴訟地位是恒定的,不允許行政主體作為原告起訴行政管理對方。這一特點不同于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在民事訴訟中,訴訟雙方均為平等的民事主體,原被告不具有恒定性,允許被告反訴;在刑事訴訟中,也有自訴案件允許被告作為被害人起訴的自訴人。
以上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是什么。在行政訴訟中,如果是一審,則需要按照一審程序進行,二審適用于二審程序。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行政案件的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的干涉。”
第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