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風和高尿酸不必害怕,抑制高嘌呤促進酸排泄,堅持吃“它”是對的
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是由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疾病。尿酸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痛風是由尿酸結晶沉積到軟組織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病變。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關節炎、痛風結節腫脹和(或)腎病反復發作。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風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痛風的誘因
痛風主要是由尿酸增加引起的。尿酸的來源主要包括外源性和內源性:外源性來自富含核蛋白的食物中嘌呤核苷酸的氧化分解,如食物內臟、海鮮、葡萄酒等;內源性來自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謝。尿酸排泄20%~25%由腸道排泄或被腸道細菌分解,其余主要通過腎臟通過尿道排泄。
高尿酸血癥是由尿酸過多和尿酸清除過少引起的。因此,痛風的發病率與暴飲暴食有關,特別是與大量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有關,如大量食用動物內臟、魚、蟹、蝦等海鮮、過度飲酒,尤其是啤酒。
其他誘因包括創傷、手術、過度疲勞、精神緊張、感冒、服用某些藥物(包括長期使用利尿劑、吡嗪酰胺、水楊酸藥物和降尿酸藥物)、食物過敏、饑餓、局部關節損傷、感染、濕冷、穿鞋緊、走路多等。
典型的痛風癥狀

痛風在中老年男性中更為常見,可有痛風家族史。大多數單腳趾跖骨關節中風紅腫疼痛,逐漸疼痛難以忍受,晝夜輕,反復發作,可伴有發燒、頭痛等疾病。然后腳踝、腳跟、手指和其他關節出現紅、腫脹、熱、疼痛,甚至關節腔也可能有滲出物。反復發作后,可伴有關節周圍、耳郭、耳輪、腳趾、指骨之間的痛風石。
實驗室檢查血尿酸和尿尿酸的增加。白細胞的總數可以在發作期間增加。必要時進行腎B超聲掃描、尿常規、腎功能等檢查,了解痛風后腎病變。X線攝影檢查顯示,軟骨邊緣相鄰關節的骨骼有不均勻的穿鑿圓形缺陷。
痛風的預防
痛風的發作往往與吃喝有關,因此調節飲食是預防痛風發作的重要環節。痛風患者應多吃低嘌呤食物,少吃中嘌呤食物,不要吃高嘌呤食物,注意不要喝酒。低嘌呤食物包括谷物、雞蛋、牛奶、水果、蔬菜等;多吃高鉀食物,如香蕉、西蘭花、芹菜等,鉀可以減少尿酸沉淀,幫助排出尿酸;多吃足夠的堿性食物,如海帶、卷心菜、芹菜、黃瓜、蘋果、西紅柿和蔬菜。
痛風的高發季節是冬季和春季。一方面,這個時候節日多,吃喝難以控制;另一方面,此時天氣寒冷,肢體溫度低,尿酸容易結晶沉積在關節,誘發痛風。然而,許多患者在夏天后患有痛風,主要是因為一些患者喜歡在炎熱的天氣里吃很多冷飲,尤其是冰啤酒,過量食用海鮮、豆類、花生等。
其次,冷空調直接吹身體,特別是腳,使局部溫度過低,痛風;或熱汗過多,血液濃縮導致尿酸結晶;或出去徒步旅行,走路過多會導致痛風。因此,夏季仍應注意預防上述行為,如不喝酒、注意腳不感冒、多喝水、注意休息等,可有效防止痛風發作。
提示:痛風患者應長期堅持自我保健和合理治療。痛風治療的總體原則是:合理的飲食控制、充足的水分攝入、定期的生活系統、適當的體育活動、有效的中西醫藥治療、定期的健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