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姨坐壞蛋糕被罵”后續曝光,我看到了中國家庭最令人窒息的一幕
幾天前,這樣一段視頻在互聯網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一個小女孩在廣西過生日,全家人聚在一起慶祝她的生日。
在切蛋糕的時候,一個穿著牛仔裙的女人把蛋糕從包裝盒里拿出來。
不知怎么的,她沒有把蛋糕放在桌子上,而是放在旁邊的塑料椅子上。
沒想到下一秒,原本背對著正在拍照的阿姨坐在椅子上,把蛋糕壓扁了。
看到周圍人的不良反應,阿姨知道發生了什么,迅速站起來,但裙子上沾滿了奶油。
侄女氣得哭了,姑姑急忙上前抱住她,想安慰她,但侄女哭得越多,就越大聲,憤怒地扔東西,用力推開姑姑。
全家人也圍著姑姑罵,表情兇狠得像姑姑犯了什么滔天大罪。
一場充滿歡樂的生日聚會,因為一個小插曲,變成了一場不愉快的鬧劇。
從阿姨的角度來說,真的很窒息:
原來,她坐在椅子上。當時,她背對著他們。她不知道有人把蛋糕放在椅子上,也沒有人提醒她。
事故發生后,她不顧裙子被弄臟,第一時間向小女孩道歉安慰。
她不是故意的,只是一個蛋糕,再買一個不好嗎?
結果全家人不斷責怪她,就像開批評會一樣,只照顧小侄女的情緒,卻一點也不考慮阿姨的感受。
在視頻評論區,很多人為阿姨打抱不公:
“我真的是下頭的親戚。這個家庭一點愛都沒有。為什么不提醒我把蛋糕放在凳子上?
姑姑好可憐,被那家人罵了,無語了,我一定生氣了。”
“那些人的表情,不知道以為阿姨殺人放火了。”
這么大的桌子,放不下蛋糕。所以一個房間里的人沒有蛋糕那么大。
一個小小的緊急情況暴露了許多中國家庭令人窒息的常見問題:
家庭成員互相攻擊、爭吵、撕裂,就像隨時可能爆炸的地雷一樣。
而且你不知道雷埋在哪里,也不知道它會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突然爆炸。
相比之下,我想起了一位名叫“黑貓白襪子”的博主,他在飛機上目睹了一件事。
一家人出去旅游,一個孩子的證件過期了,他媽媽陪著孩子沒有登機,而是回家了。
但其余已經上飛機的家庭,所有的行李都掛在母親的名下托運。
因為媽媽沒有登機,所以所有的行李都只能拉下來退回。
相當于剩下的人背著身份證,沒有任何行李,直接光著旅行。
很多人看到這可能已經開始焦慮了,尤其是那些喜歡互相指責的家庭,可能會立即開始追究別人的責任,互相吼“為什么不提前仔細看!”“都是你的錯!”
然而,飛機上的家人一點也不生氣,就是打電話讓人們回來拿行李,然后讓他們順便寄一個盒子,整個氣氛都很放松。

飛機起飛后,家人完全沒有受到影響,聊得很開心,到達目的地后是否應該買些日用品。
博主感慨: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么松弛的家庭關系。
是的,家應該是一個包容、溫暖、愛和放松的地方。不幸的是,太多的家庭缺乏這種氛圍。
就像評論區一樣,很多人都在講述自己的故事:
“我很羨慕這種家庭生活,我的家人總是因為一些瑣事而互相指責很長一段時間。我真的很累。
我想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我家,不管有沒有錢解決,這次旅行都會徹底毀掉,甚至幾十年后就會被拉出來吵架。”
“我高中的時候身份證掉了,以為需要父母請假一天陪我補辦,焦急得開始在宿舍廁所哭。”
“我媽媽很容易緊張。當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不小心打碎了碗,被罵了很長時間。因此,我真的很容易緊張、焦慮和害怕犯錯。
后來自己照顧孩子,發現孩子曾經受到我的影響,害怕犯錯,緊張焦慮。”
“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們會挨罵,如果沒有人承認,我們都會跪下來一個接一個地打,直到有人承認。”
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家庭,一件小事就能讓一個成員暴跳如雷,用攻擊性的語言,采取攻擊性的行動。
更糟糕的是,在出身家庭的影響下,受傷的成年子女很容易將這種創傷轉移到自己的子女身上,一代又一代地陷入循環。
事實上,我們的情感模式可以從我們的父系和母系家庭中找到根源。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童年的陰影真的會伴隨一生嗎?”
一位回答者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同學聚會吃火鍋時,她不小心打翻了一盤牛百葉。
當時她嚇得臉色發青,站在那里一動也不敢動,好像在等什么。
直到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即使打翻了什么也沒關系。當沒有人狠狠罵她的時候,她一個人跑到廁所哭了很久。
從小到大20年,她是在母親的責罵下長大的。
很多時候,即使不是她的錯,母親也會把責任推到她身上,只是為了讓自己感覺更好。
這些來自出身家庭的陰影不會憑空消失,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越來越痛苦。
美國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出身家庭》一書中寫道:
如果你自卑、抑郁、找不到價值感,或者易怒、易怒、無法與人相處,也許你必須審視你的出身家庭。
心理學上也有一種著名的“泡菜效應”,意思是:
就像同一種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后,分開煮,味道不同。
在不同的環境中,由于長期的影響,人們的性格、素質、氣質和思維方式會有明顯的差異。
良好的家庭氛圍就像一片土壤,溫暖營養,滋養每個家庭成員的一生。
不好的家庭氛圍就像一瓶毒藥,慢慢侵入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活,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幸運的是,我們仍然有能力改寫敘事和治愈自己。
我特別喜歡東野圭吾在《時生》中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想出生在一個好家庭,但他們不能選擇父母。你只能試著把你發給的牌打好。”
如果你的出身家庭沒有給你一個放松的狀態,學會改寫敘事,為自己創造一個放松的生活。
那些出身家庭的陰影和印記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來改變。心理訓練和心理治療可以使情緒更加穩定和堅強,不再陷入消極情緒;
也可以通過改寫敘事自我,虛構想要的人生劇本,表達壓抑的情感和潛意識的焦慮,放松精神,治愈心靈。
出身家庭是你的人生劇本,但不是你的人生劇本。
愿我們都能擺脫有毒的家庭氛圍,擺脫束縛,過上美好的生活。
來路不由己,前路依然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