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絡謠言維權法律依據

網絡謠言侵權的法律依據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互聯網用戶賬戶信息管理條例》等。在這些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了有關部門、機構和互聯網賬戶的法律責任。

互聯網監管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互聯網用戶賬戶信息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法律規定,國家和地方網絡信息部門負責對互聯網用戶賬戶信息的監督管理。依法對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商管理的互聯網用戶注冊和賬戶信息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互聯網平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互聯網用戶賬戶信息管理條例》等法律規定,網絡服務提供商利用網絡侵犯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民事主體有證據證明報紙、網絡等媒體報道的內容不真實,侵犯其聲譽權的,有權要求媒體及時采取糾正或刪除等必要措施。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商應在顯著位置設置方便的投訴報告入口,公布投訴報告方式,完善驗收、篩選、處理、反饋機制,明確處理流程和反饋期限,及時處理用戶和公眾的投訴報告。

互聯網賬戶-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措施,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絡應遵守憲法法律、公共秩序、尊重社會道德,不得危害網絡安全,不得使用網絡侵犯他人聲譽、隱私、知識產權等合法權益。公開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

小紅書因內容危害社會公德被罰-網絡謠言侵權的維權法律依據及途徑

四、網絡謠言侵權維權方法及案例

面對網絡謠言的侵權行為,受害者往往需要及時刪除侵權內容,消除侵權影響,然后通過訴訟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權利保護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1.聯系出版商刪除侵權信息

被侵權人可以直接與發布侵權內容的網絡賬戶持有人協商,說明事實及相關法律依據,要求其刪除信息,防止不當信息進一步傳播。

2.向商業網站平臺報告

商業網站平臺承擔建立和維護良性互動平臺秩序和保護用戶權益的責任和義務。遇到網絡侵權時,應通過商業網站平臺的投訴/舉報渠道敦促其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措施,防止損害進一步擴大,迅速維護自身權益。目前,主要的網絡平臺已經開通了受害者的投訴渠道,并建立了相關的投訴規則。雖然受理投訴的渠道、方法、流程和要求不同,但操作相對簡單。

3.向互聯網監管部門報告

通過中、省、市三級網信辦違法不良信息舉報中心舉報。例如,今日頭條、抖音和微博總部位于北京,可以向北京的非法和不良信息報告平臺投訴;小紅皮書總部位于上海,可以向上海的互聯網非法和不良信息報告中心投訴。具體報告方式可分為以下三種:登錄官方網站進行投訴和報告;致電互聯網監管機構進行投訴和報告;通過向監管機構發送電子郵件進行投訴和報告。

4.訴訟或報警

互聯網上過度宣傳、披露他人隱私、肆意懷疑、極端甚至粗暴的語言侵犯了公民的個人權益。情節嚴重的,可以通過向公安機關報警、向法院提起訴訟等法律手段保護其權利。

維權案例

公職人員王在調查過程中影響了張的利益,張有報復心理,在商業網站平臺上發布帖子,通過肆意編造、夸大誣告憤怒,引起網民傳播和負面評論,造成王的聲譽損害,同時對黨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不良影響。事件發生后,王及時通過國家網絡信息辦公室報告中心和網絡平臺進行投訴和報告,列出了相關法律法規和虛假內容的依據,要求盡快刪除侵犯其合法權益的信息,提供發布侵權信息的主體,并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最后,帖子被及時刪除,消除了不良影響,維護了公職人員自身的合法權益。

以下是在“某家號”商業網站平臺上舉報的具體步驟。

1.用電腦或手機登錄“某家號”網站主頁,下拉到網頁底部,點擊“常見問題”按鈕。

2.網頁跳轉到“某家號-常見問題”界面,再次下拉到界面底部,點擊“投訴建議”按鈕。

3.在投訴建議界面反饋類型中選擇“侵權投訴”-“侵權刪稿”,跳轉到此類投訴信息填寫界面。

4.填寫投訴信息界面,填寫舉報信息。首先,選擇網絡謠言侵犯個人權利屬性;其次,填寫原帖子發布的網站地址;然后在投訴描述欄中簡要描述其侵權事實。例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填寫:“我的王,你的網站上的帖子內容傳播我的負面虛假信息,涉嫌侵犯我的名譽權,給我的精神和其他方面造成嚴重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百九十五條的規定,權利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商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請刪除您的網站上的相關帖子。在證明材料中,可上傳原帖截圖、相關證據及對本人造成不良影響的截圖。最后,下載撤稿函模板,按要求填寫并上傳。

5.填寫投訴信息界面,填寫權利人信息,為代理人提供個人信息和委托材料。

6.投訴提交成功后,可以在[問題反饋]-[反饋歷史]頁面查看投訴處理狀態和結果。

互聯網不是一個法律之外的地方,每個網絡用戶都應該遵守法律規定。發生沖突和糾紛后,被侵權人應當拿起法律武器,主動依法報告和保護自己的權利,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各商業平臺和網站還應積極履行主要職責,暢通報告渠道,積極接受和處理網絡侵權報告,共同保護清晰的網絡空間。(作者:西安網絡安全應急指揮中心)

贊(0) 打賞
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用戶上傳并發布,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自行甄別,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wolfba@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分享到

相關推薦

大智網匯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wolfba@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投稿&軟文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謝你的打賞,我們將繼續提供更多優質內容,讓我們一起創建更加美好的網絡世界!

微信掃一掃打賞

登錄

找回密碼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