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進化不允許近親繁殖?野生動物如何避免這種行為?
世界上最毒的詛咒是什么?在我看來,你的對象應該是你失散已久的兄弟姐妹。
也許這種情節只會出現在偶像劇中。
但不可否認的是,近親通婚在世界上幾乎所有人類文化中都被視為禁忌。
那為什么我們如此抗拒這種行為呢?
地球物種大爆發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出現在大約38億年前,然后慢慢演變成我們今天看到的各種生物。無性生殖最早進化,如單細胞生物體、細菌等。
無性生殖是近親繁殖的最終形式,因為它們自己繁殖,地球生命的來源是一樣的,可以說我們的祖先也是這樣來的。
大約12億年前,性生殖(動植物繁殖)才真正出現。從那時起,地球真的吸引了物種的爆發,因為性別導致了后代的多樣性和基因維持的多樣性。
這有點像大自然避免把所有的雞蛋(基因)放在一個籃子里。即使一個“壞”的基因副本可能會給身體帶來疾病,它也可以通過性生殖獲得另一個相對較好的基因副本,以幫助它生存。
近親繁殖的問題是,它將所謂的“壞”基因留在基因庫中,并加劇它們的影響。
圖為:草履蟲無性生殖
近親繁殖如何放大壞基因?
眾所周知,人類DNA分為兩套23條染色體(共46條),其中一套23條來自父親,另一套23條來自母親。
假設從母親那里獲得了壞的或有害的基因,但父親的同一基因副本功能正常,可以有效預防壞基因可能引起的疾病。
如果是近親繁殖,兩個從母親那里獲得的壞基因副本將再次結合,換句話說,這很容易導致壞基因引起的遺傳疾病。
馴養動植物的人可能是第一個發現這個問題的人。當動植物近親繁殖時,下一代會出現一系列問題,如體重輕、胚胎死亡率增加、生育能力下降等。
在人類中,大約有3-4萬個活性基因,其中任何有害基因相互結合,肯定會出現一些縮短壽命的健康問題。
像人類這樣的高等生物很容易受到縮短壽命的基因組合的影響,這是我們如此抗拒近親通婚的根本原因。
圖為:人類23對染色體,右下角為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
回避人類的方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能已經通過自然選擇淘汰了近親繁殖。
如今,許多國家將通過法律禁止近親結婚來提高國民健康水平。
然而,在沒有法律禁止的情況下,人類拒絕近親結婚是顯而易見的。

一些研究小組跟蹤了以色列集體農場的數據[1]。在這里,孩子出生幾周后,母親們把他們送到由訓練有素的護士組成的“兒童協會”,而在同一社區長大的孩子比鄰近地區的孩子結婚的可能性要低得多。
圖為: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為了純血統,近親通婚導致鞋拔子臉
如果你仔細觀察周圍的許多例子,你會發現大多數“青梅竹馬”最終聚在一起的故事都是浪漫的。
在同一屋檐下長大的孩子很難看到對方的眼睛,即使沒有血緣關系,他們也會明顯避免近親的繁殖。
在中國古代,有“兒童兒媳”的習慣。也許未來結婚的女人會在很小的時候就住在男人的家里。對于婚姻,這對夫婦往往表現出非常抗拒。
雖然科學家們還沒有在基因層面上找到這種行為的解釋,但很明顯,我們已經進化出心理系統來幫助我們這樣做,包括面部識別和氣味信息。
野生動物如何避免近親繁殖?
事實上,不僅是人類,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動物身上,但它們的訣竅是不同的。
雌性鬣狗只會與剛出生或剛加入該群體的雄性一起繁殖,而雄性鬣狗只會轉移到新的雌性群體中繁殖,這是鬣狗的回避方式。
狐猴會根據氣味避免近親繁殖。他們用信息素來區分誰與自己關系最密切,誰與自己關系最遠。雌性會聞到雄性的氣味,然后決定進一步行為。
最有趣的是,老鼠可以通過嗅覺識別類似的免疫系統。如果免疫系統相似,就意味著基因相似度會很高,避免與后代繁殖。
有人做過實驗:如果把兩只“兄妹”關系的老鼠放在同一個籠子里,它們就會交配并產生后代,沒有任何選擇。
但如果引進第三只沒有血緣關系的老鼠,它們只會選擇與這只沒有血緣關系的老鼠繁殖。
更有趣的是,如果雌鼠懷孕了,它們甚至可以停止懷孕,然后與新老鼠繁殖,這表明老鼠有多強烈的回避意識。
你會發現上面的例子都是以群居的方式生活的動物。事實上,近親繁殖的回避在群居動物中是最明顯的。
事實上,為了避免近親繁殖,大多數群居動物都有一個常見的訣竅,那就是雌性在成年后會離開群體。
據推測,這種分散行為進化的原因是,離開家的雌性有更多的后代,這些后代會繼續這種行為。
最后,回避近親繁殖的成本
事實上,在動物中,由于存在成本問題,往往表現不太明顯。
雖然近交會帶來了一定的進化成本,如疾病遺傳,但避免近親繁殖會限制潛在個人伴侶的數量,并可能帶來機會成本[2]。
因此,從上述老鼠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它們會避免,但它們仍然選擇近親繁殖而別無選擇。
基因的本質是延續自己,最好有更好的延續。如果真的不行,還是會選擇稍微差一點的延續方式。
參考資料:
[1]DaveMosher.IncestNotSoTabooinNature[N].livescience,2018.1.26
[2]Inbreedingavoidance-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