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知識:嫦娥系列探月史
毛主席曾在他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寫道:“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龜。從1970年第一顆“東方紅”衛星到去年奮斗者號載人深潛10909米的新紀錄,我們中國人一直在探索無限發展的世界,取得了許多成就。今天我們來梳理一下探索我們近鄰月球的過程。
自2004年以來,中國開始對月球進行科學探測,并將月球探測命名為“嫦娥工程”、“登月”、“駐月”,“探月”是對月球進行無人探測,分為繞、落、回三個步驟;“登月”是對月球進行載人探測,也就是說,要把人送到月球上進行探測;“駐月”是在月球上建立“月球基地”進行科學探測。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即“探月”階段。
2007年12月24日,嫦娥一號正式發射。嫦娥一號是一顆環繞月球的衛星,主要用于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圖像,分析月球表面相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征,探測月球土壤厚度,探測月球空間環境。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正式發射。嫦娥二號是中國第一顆人造太陽系小行星。嫦娥二號是嫦娥一號的備份星。其主要任務是探測圖塔蒂斯小行星的近距離交叉,并獲得10米的分辨率。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正式發射。嫦娥三號是中國第一個軟著陸月球的無人登月探測器。嫦娥三號主要由兩部分租車,一部分是著陸器,一部分是月球巡邏探測器,即玉兔一號月球車。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創造了世界上月球工作最長的紀錄。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正式發射。隨著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著陸,全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嫦娥四號和嫦娥三號一樣,也由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兩部分組成。
嫦娥五號于2020年11月24日正式發射,嫦娥五號是中國第一個負責“采樣返回”任務的地月采樣往返探測器。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等部件組成。嫦娥五號在中國航天史上完成了五次“第一次”:一個是地外天體的采樣和包裝,另一個是地外天體的起飛,第三個是月球軌道交叉會議的對接,第四個是高速地球再次攜帶樣品,第五個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