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強基層普法教育探索

一是針對普法隊伍薄弱的問題,開展“一月一鎮一法”學習活動,用活動檢驗普法效果。為加強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加強基層干部法治理念,提高農民法治素養,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農村治理體系,倡導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區司法行政部門在鎮街開展“一鎮一法”學習活動。“一月一鎮一法”專項宣傳活動由局法治研究監督股牽頭,各法律服務及相關部門具體參與實施。各鎮街依次組織,根據鎮街人流量,每月至少舉辦一次普法宣傳活動,人流量多,場地開放。法律服務人員發放傳單、普法生活紀念品和書籍,進行現場法律咨詢。

同時,今年上半年,在5.1國際勞動節、5.4青年節時間節點的幫助下,通過法律顧問村、法治扶貧等方式,深入村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專項宣傳、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有效提高農民的法治素養。結合“與法律同行法潤校園”活動,重新聘任法制副校長,在農村中小學開展法制報告會。目前,七個城鎮和街道已經開展了近50場比賽,共發放了2000多份傳單和3萬多名受過教育的人。

二是借助“一月一鎮一法”專項宣傳活動,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活動。加強法治宣傳街、法治書店、遠程教育等法治宣傳教育陣地建設,開展法治文化活動,建設區、鎮、村全覆蓋的法治文化體系。普遍調查基層情況,探索省市貧困村法治文化建設,增加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崗位建設投資,提高現有崗位利用率。區普法辦公室準備結合美麗農村建設新的基層法治文化崗位。在宣傳過程中,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弘揚憲法精神,開展反黑手黨,推進“宜城法治”建設,特別注重農村生產生活的實際和重點,確保時間、內容、人員和效果的實施。

三是深入研究,準備建立具有個人或地域特色的品牌調解室。區司法局黨組認真研究了《宜城區扶貧責任制實施細則》的相關要求。5月初,成立了四個研究小組,由一名主管主任領導,在七個城鎮和街道上進行了一個月的“法治扶貧”專項監督研究。研究的方向是掌握“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的履行情況;法律顧問”開展法治扶貧,主要是扶貧訪問、法治宣傳、法律援助、孝道調解;省市重點貧困村司法行政工作室建設;司法機構“法治扶貧”工作掌握第一手信息,督促工作進度,梳理工作經驗。村(社區)法律顧問承包的行政村逐一檢查監督,主要征求村黨組織的意見,每個村不少于10戶。省、市貧困村逐一檢查,主要檢查監督司法行政工作室建設、司法行政協助員履行職責、開展“法治扶貧”工作。目前,四個研究小組分別完成了研究,有效地促進了法律服務工作的扎根。同時,各城鎮和街道匯編了經典的矛盾糾紛調解案例,為深入梳理和調查矛盾風險和隱患奠定了堅實的軟硬件基礎。

四是充分發揮區域楓橋經驗精神,延伸普法社會效果。近年來,宜城區圍繞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決模式,堅持橫向擴張、縱向聯動、基層標準化,形成了多部門協調聯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一體化發展的新局面,成為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新途徑。目前,我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決的工作格局已初具規模。村級調解實現了全覆蓋。村級調解委員會總數達到371人,村級調解員人數達到1164人,調解委員會主任大專以上學歷達到40%以上。同時,為每個村莊提供法律顧問和法律咨詢。目前,正在加快建設標準化、標準化的村級司法行政工作室,不斷改善村級調解崗位和環境;鎮級調解組織不斷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決中心依托綜合治理中心成立,司法機關安排人員輪流與鎮(街道)其他部門進行聯合調解。區級專業、行業調解組織可持續發展。以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統一指揮平臺,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調整委員會、鹿鳴別墅物業管理糾紛調整委員會、醫患糾紛調整委員會、勞動糾紛調整委員會。自去年以來,共調解了近500起糾紛,為當事人節省了約100多萬元的訴訟費和代理費。目前,我們正在積極規劃和準備在信訪和綜合物業領域設立轉讓委員會;“多調對接”工作領域不斷擴大。公共調查和訴訟調查實現了全面對接。與公安部門合作,在各鎮(街道)派出所設立了“公共調查對接”中心,各中心配備2名專職調解人;與法院合作,在立案庭設立了非訴訟對接中心,聘請政治法律制度的退休干部擔任調解人。全區年均解決糾紛500余起,通過多調對接,有效維護了社會穩定。

贊(0) 打賞
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用戶上傳并發布,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自行甄別,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wolfba@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分享到

相關推薦

大智網匯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wolfba@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投稿&軟文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謝你的打賞,我們將繼續提供更多優質內容,讓我們一起創建更加美好的網絡世界!

微信掃一掃打賞

登錄

找回密碼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