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我10萬彩禮,卻不給嫁妝,給弟弟攢錢,我該難過嗎?
文|家里有小甜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假如父母真的能稍微考慮一下女兒的感受,女兒已經很開心了。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很難考慮到女兒的感受。他們通常只考慮兒子,并要求女兒理解他們。

父母給女兒10萬彩禮,沒有嫁妝
一位網友在網上分享了她的煩惱。
1992年出生,男友家庭條件一般。她的家鄉來自四川北部和農村地區。她有一個比她小10歲的弟弟。
父母在浙江工作,月收入超過1萬元。
大學畢業后,她一直在照顧家人,給家人買大件東西,總計算超過6萬件。
男方父母給父母10萬彩禮,得到這部分彩禮后,父母給了她所有的彩禮。
一開始她很開心,覺得父母能為自己著想,這對父母來說并不容易。
但后來,她意識到父母的初衷是:我們不想要彩禮錢,也不想要嫁妝。
結婚臨近的時候,媽媽告訴她彩禮都給了你,沒有嫁妝,還會嫁幾床蠶絲被。
聽了媽媽的話,她的心都涼了,她覺得父母這幾年沒少賺錢,連嫁妝都沒給。

父母一心想為兒子謀劃有錯嗎?
事實上,與那些拿著彩禮不給嫁妝的父母相比,這個女孩的父母已經很好了。他們主動提出:你自己拿著彩禮,我們沒有嫁妝。給你幾床被子。
他們是農村人。他們知道女兒結婚后,有丈夫和婆婆的幫助,但兒子只能靠自己,沒有人能靠。
也許不是真的不愛女兒,而是被現實逼迫。
年收入10萬,其實并不多,但對于生活條件差的農村地區來說,這個收入就可以了。
他們不想讓兒子回到農村,想讓孩子留在城市,他們也想留在城市,依靠女兒,只能依靠自己。
攢錢給兒子買房子,然后他們和兒子住在城里。這個計劃沒有錯。畢竟,他們給兒子的是他們自己的。他們有最終決定權。給女兒后,女兒帶到別人家,沒有發言權。
但對女兒的愛,讓他們覺得不能侵占女兒的彩禮錢,雖然很多父母都這樣做了,但他們并沒有這樣做,這已經很好了。
聽了前同事的故事,我覺得這個女孩的父母已經做好了。
前同事小劉的父母收到了公婆的10萬彩禮,沒有給女兒提供任何嫁妝。女兒結婚幾年后,為了給兒子買房,讓女兒拿出10萬。
正是因為小劉照顧家庭,小劉和公婆關系不好,影響了家庭和諧。她總是責罵幫助她和丈夫照顧孩子的公婆和用錢養活女兒的公婆,但她從不認為她的父母實際上太過分了。
她一直把自己當成局外人,把弟弟和父母當成自己人。
這樣的對比,還是有很多感觸的。

女兒也應該適當理解父母
我們總是把“重男輕女”放在前面。一旦父母不能絕對公平,做女兒的人就受不了了,認為父母重男輕女。
我們也應該從環境開始,父母不需要為女兒準備房子和汽車,女兒仍然可以結婚,但如果父母不為女兒準備房子和汽車,很難找到一個男孩自己,除非他的兒子很好。
但對大多數男孩來說,他們根本做不到。他們賺錢買房買車。目前,沒有房子和汽車,很難找到自己喜歡的對象。
以一開始的例子為例。父母一年四季都在外面工作,年收入12萬。看到兒子要長大,他們肯定會為兒子謀劃。然而,父母可以做到這一點,而不是彩禮。把所有的彩禮都給女兒是值得稱贊的。
當我們對父母有要求時,想想我們能給父母帶來什么
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不是幫助弟弟的惡魔,他們結婚了,離開了家,對家庭沒有太大的貢獻,他們不僅不感激父母的善良,而且責怪父母不能一碗水,只給弟弟買房子,但沒有給他們相當大的新娘。
即使在重男輕女的地區,責任和權利也是平等的。人們重視給兒子的努力,因為他們對兒子有更高的期望,養老金仍然期望兒子和兒媳。
當我們指責父母時,我們不妨看看我們為父母做了什么。如果我們不為父母做太多,我們最好考慮義務和權利的平等性。當父母真的太多時,例如,一顆心偏向于兒子。當他們在工作或養老時期待女兒時,他們應該和老人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