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80個主要國家排名
第一梯隊:美國
第二梯隊: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
第三梯隊:印度、加拿大、意大利、韓國、澳大利亞、巴西
第四梯隊:瑞士、荷蘭、瑞典、西班牙、以色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伊朗、墨西哥
第五梯隊:印尼、新加坡、奧地利、波蘭、比利時、芬蘭、丹麥、愛爾蘭、挪威、捷克
希臘、葡萄牙、新西蘭、阿聯酋、南非、埃及、阿根廷
第六梯隊:羅馬尼亞、烏克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冰島、哈薩克斯坦
泰國、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卡塔爾、摩洛哥、盧森堡、塞爾維亞、塞浦路斯
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阿爾及利亞、保加利亞、克羅地亞、烏茲別克斯坦
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伊拉克、智利、哥倫比亞、白俄羅斯、馬耳他、安道爾
孟加拉國、秘魯、科威特、阿曼、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安哥拉、加納、坦桑尼亞
科特迪瓦

遺憾的是,烏克蘭和中國之間的軍事合作和展望是無味的
如果沒有烏克蘭的軍事技術輸出,中國的國防事業就無法發展到今天的水平。
例如,如果烏克蘭沒有向中國出售“瓦良格”,就不會有遼寧艦。中國航母事業的起步時間將會晚很多年。
但在俄烏戰爭爆發后,中烏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有些人認為烏克蘭已經成為西方的敵人,而另一些人則認為烏克蘭仍然可以成為朋友。那么,中烏關系將如何發展呢?
事實上,決定中烏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軍事合作。如果軍事合作繼續下去,兩國之間的關系自然就不會被打破。

中國從烏克蘭引進了哪些設備和技術?
烏克蘭繼承了蘇聯部分軍事遺產,在20世紀90年代初被稱為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也是世界第三大核大國。
烏克蘭當時擁有3500多家軍工企業,是蘇聯機械、船舶、飛機、導彈和火箭裝置的重要生產基地。據統計,烏克蘭軍工占蘇聯國防潛力的30%。
烏克蘭獨立后,這些軍工企業陷入發展困境,破產。中國抓住機遇,從烏克蘭引進了大量先進的軍事裝備、技術和人才。
一、大型艦船
“瓦良格”號航母是中國從烏克蘭引進的最大單件裝備。
“瓦良格”號原是蘇聯建造的未完工航空母艦。由于資金問題,它于1993年停止建設,當時工程量不到70%。1997年底,烏克蘭以廢船價格向中國出售“瓦良格”號船體,然后以2000萬美元的低價達成交易。
這是一筆非常劃算的交易,因為中國不僅購買了一個外殼,還購買了滿載8輛大卡車的圖紙和材料。這對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的后續改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烏方當時將DN80燃氣渦輪機制造技術轉移到中國。此外,航母配備的J-15“飛鯊”艦載戰斗機也是在2005年從烏克蘭購買的蘇-33原型機T-10K的基礎上開發的。
此外,烏克蘭還幫助中國建立了訓練艦載航空兵的設施和系統,向中國出售了四套障礙物和艦載教練蘇-25UTG技術。當時,中國工程師、飛行員和技術專家多次訪問克里米亞的尼特卡艦載飛機訓練中心。
除航母外,中國從烏克蘭引進的第二個重要海軍裝備是“歐洲野牛”。
經過6年的談判,2009年,中國與烏克蘭簽署了進口4艘“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的協議,總價格為3.15億美元。其中兩艘是在烏克蘭建造的,另外兩艘是在中國組裝的。
“歐洲野牛”的標準排水量為480噸,滿載排水量為555噸,最高速度為63節,全長56米,寬25米。它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氣墊登陸艇。它具有較強的承載能力、強大的火力和快速的速度,非常適合攻擊島嶼。
戰時,“歐洲野牛”可攜帶3輛主戰坦克或10輛裝甲運輸車,在100-200海里半徑內執行快速突擊任務。
“青海湖”號補給艦也來自烏克蘭。這艘船最初是在烏克蘭建造的一艘油輪,在建造之前就關閉了。1993年,中國購買了這艘船,并將其拖回大連造船廠進行續建。1996年,海軍南海艦隊交付,排水量3.7萬噸,是當時最大的綜合補給艦。
雪龍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調查船也是烏克蘭建造的。1993年,中國以1750萬美元的低價購買了這艘船。經過改造,它成為中國唯一一艘能夠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
除上述艦船外,中國還差點從烏克蘭引進“光榮”級導彈巡洋艦“烏克蘭”號。
這一級別有四艘巡洋艦,第一艘是今年4月沉入黑海的莫斯科號。烏克蘭號是第四艘,在蘇聯解體時還沒有完全完成。
船長187米,寬20.8米,標準排水量9300噸。船上有一個巨大的圓管遠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被西方稱為“航空母艦殺手”。
2002年,烏克蘭打算向中國銷售“烏克蘭”號武器裝備,包括先進的雷達偵察系統和S-300“堡壘”防空導彈系統。然而,由于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阻礙,最終未能達成交易。
2017年,烏克蘭拆除了“烏克蘭”號上的艦載武器,準備再次出售,但在西方阻力下未能成功。今天的“烏克蘭”號已經完全成為一堆廢鐵。
二、航空發動機
在航空方面,除了上述艦載機外,中國還期待著烏克蘭的航空發動機。
說到烏克蘭的航空發動機,我們必須提到馬達西奇。這家擁有100多年歷史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發動機制造商之一,具有制造先進的固定翼飛機發動機、直升機發動機和工業渦輪機的能力。因此,它曾被稱為“蘇聯航空業的核心”。
中國與馬達西奇的合作歷史悠久。1954年,新中國制造的第一臺航空發動機是馬達西奇的M-11FR活塞發動機。后來的運輸-8運輸機和AG600水陸兩棲飛機也是在馬達西奇發動機的基礎上生產的。
陸航主要配備米-171直升機,也采用了公司的TV3-117系列發動機。2018年汶川地震救援初期,將60多臺推土機、挖掘機等大型設備運至現場的重型直升機米-26也采用了馬達西奇渦軸發動機。
此外,K-8J教練機、L-還配備了馬達西奇的航空發動機,如15臺教練機。
2016年,馬達西奇授權在中國生產該公司的航空發動機,如D-136、AI-450S通用航空飛機發動機,D436-148FM,D-18T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D-27對轉渦輪螺旋槳發動機,AI-222系列軍用噴氣發動機等。
其中,D-18T發動機是安-225、安-124重型運輸機的發動機。安-225最大起飛重量為640噸,是世界上最大的飛機。世界上只有一架飛機。不幸的是,它在烏克蘭被摧毀了。
如果我們能得到D-18T,我們可以改進中國的大推力航空發動機技術,幫助中國開發更大負荷的運輸機。目前,中國最大的運輸機運輸-20的最大起飛重量為220噸,最大負荷能力為66噸。如果烏克蘭的發動機可以更換,其承載能力將大大提高。
運-20最初使用俄羅斯D-30發動機,技術落后。后來,中國計劃更換烏克蘭發動機,但由于各種因素,它未能實現。
2019年,據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介紹,國產發動機安裝后,由于烏克蘭發動機的使用,運-20產量有限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就這樣,D-18T和運-20成功擦肩而過。
除了航空發動機,中國還在20世紀90年代從烏克蘭購買了兩臺RD-120液體火箭發動機,并在此基礎上開發了YF-100發動機,大大縮短了中國液體火箭發動機與國外的技術差距。

三、坦克發動機
烏克蘭坦克發動機也是中國的熱門商品。例如,2011年,中國和烏克蘭簽署了一份合同,為MBT-2000坦克提供6TD-2E9發動機(1200馬力),總價值約2000萬美元。
令人尷尬的是,中國和烏克蘭都參加了2009年秘魯主戰坦克項目的招標。最后,秘魯選擇了中國的MBT2000。因此,烏克蘭還警告中國,沒有烏克蘭的同意,中國出口秘魯的MBT2000不能配備6TD2柴油機。
除中國外,烏克蘭還向巴基斯坦出口坦克發動機和動力組件,用于裝備中巴合作開發的哈利德主戰坦克。
四、導彈技術
除了船舶和航空的合作,中國還從烏克蘭獲得了一些關鍵的導彈技術。
此前,一些媒體稱,中國的東風-41與俄羅斯的R-36M2“軍官”洲際彈道導彈非常相似。“軍官”最初由烏克蘭南方設計局設計,許多生產環節也分布在烏克蘭。因此,人們曾懷疑烏克蘭向中國提供了相關技術。
然而,一位俄羅斯專家后來否認了這一說法。他說東風-41不是蘇聯導彈的仿制品,他也肯定中國從烏克蘭獲得了一些關鍵技術。
“軍長官”是一種起飛重量211噸的巨大液體燃料導彈,而東風-41是一種固體燃料導彈,采用軌道和汽車機動發射方式,與“軍長官”明顯不同。
此外,中國還購買了烏克蘭圖-95MS和圖-160戰略轟炸機配備的部分KH-55亞音速巡航導彈。烏克蘭還向中伊攜帶核彈頭的戰略巡航導彈X-55出售。
馬達西奇是中烏關系最大的變量
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在船舶、導彈、航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實際上在很多方面都超過了烏克蘭。烏克蘭對中國的有用技術和設備越來越少。
然而,對中國來說,烏克蘭還沒有達到雞肋無味和遺憾的地步。因為烏克蘭也有中國迫切需要的航空發動機技術。
2019年12月,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總裁博古斯拉耶夫表示,他已將公司一半以上的股份出售給中國公司。與此同時,中國公司還承諾投資2.5億美元。
由于西奇巡航導彈發動機和船舶燃氣輪機的研發實力不容低估,如果收購成功,將為中國航空和船舶動力技術的發展帶來巨大進展。
但無助的是,美國做了一個梗,攪動了收購。根據規定,如果交易最終取消,烏克蘭需要向中國支付至少5億美元的違約金。但美國不會付錢,烏克蘭也沒有錢,所以違約金是否能兌現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因此,烏克蘭未來也可能因違約金壓力而繼續履行合同。這當然是最理想的結果。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應該繼續與烏克蘭保持合作信心。畢竟,烏克蘭仍然擁有中國需要的技術。至少在中美關系和中烏關系發生巨大沖擊之前,中國不能放棄馬達西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