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的風險有多大,為什么要控制回撤?必讀
在基金投資中,很多人首先看收益,特別喜歡追逐短期高收益基金,對風險關注不夠,導致基本收益長期落后于滬深300指數,遠遠失去部分股票基金指數,今天談談基金的風險。

一、基金的風險有多大?
過去3年
滬深300指數最大回撤34.8%,
主動股基指數回落33%;
約73%的偏股基金回撤超過30%;
大約1/3的基金回撤超過40%;
每三年就會遇到這樣的回撤幅度(2008年,2012年,2015年,2018年,2022年)
過去10年
滬深300指數最大回落47%;
主動股基指數和偏股基金平均回撤超過50%;
約97%的偏股基金回撤超過30%;
約88%的偏股基金回撤超過40%;
約57%的偏股基金回撤超過50%;
數百只基金回撤超過60%;
芒格曾經說過,在投資生涯中經歷兩三次50%的下跌是正常的,但我們在過去的15年里遇到了兩次(2008年和2015年),這似乎在未來打破了紀錄。

二、高風險≠高收益
眾所周知,要想獲得高回報,就必須承擔高風險,尤其是中短期。
但有時承擔高風險會帶來更大的損失,因此,高風險≠以下是高回報的例子:
1)差基金的主要特點是回撤控制差
在最后一篇文章《好基金的特點是什么》中,有兩只基金在過去十年中虧損,其他基金的收入也很低,嚴重失去了指數和平均水平,他們都承擔了更大的風險。還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2)即使有風口加持,回撤仍然很重要
這是一只醫療行業基金,近年來占據了風口。在此期間,三年的表現非常出色,表現最高。然而,兩次大撤退嚴重損害了它的活力。七年后,它仍然輸給了類似的平均水平。
成立后不久,第一次遇到50%的回撤,4年后才回本,繼續落后于同類平均(有多少人能忍?)。
第二次,憑借市場風口,領先于同類平均水平,但隨后遭遇50%的回撤,再次落后于同類水平。這次回撤的收入直接從247%下降到80%(如此可疑);
是的,你說得對,51%的回撤直接將收入降低到167%,大部分利潤已經回吐,如下圖所示:

三、大回撤造成的傷害:
上述基金多年來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但這次50%的大幅回調不僅落后于同類平均水平,而且將收益從159%降至39%。六年的收入幾乎消失了。這次大幅回調對基金凈值和持有經驗都非常不利。
這只基金也是比較好的基金。成立近17年,最高收益達到1566%,之前流行了好幾年。然而,在過去的10年里,它跟不上類似的基金。主要原因是它經歷了兩次大回撤。
其中,2015年回撤50%,收入直接從1182%下降到558%,收入低于624%。慢慢上升需要5年時間(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等5年)。
不幸的是,剛剛恢復到早期高點不到一年,又遇到了46%的回調,收益從156%下降到927%,再次損失639%的收益。
這種過山車式的收入曲線還有很多,就不一一例舉了。
四、撤退背后:
你應該看過這樣的數據:
虧30%漲42.8%回本;
虧損40%漲66.6%回本;
虧50%漲100%回本;
虧損60%漲150%回本;
由此可見,回撤越大,回報時間越長,損失和心理影響越大。收回損失后,這一波市場也進入中后期,進入高風險階段,然后循環(如圖5所示)。
假如一買就遭遇大回撤,也會很難過,這位在2015年、2021年入市的朋友應該深有體會。
比如,今年3、4月份,很多朋友都很絕望。如果他們不能深入理解和預防,將來會比這更痛苦。
此外,隨著我們投資年限的增加,資產回報率也越來越高。每次經歷40%以上的大回撤,都會對整體資產回報造成很大的傷害。這種傷害可能是回撤本身的*10倍甚至更多。自2021年以來,我有著深刻的經驗。
五、總結:
“投資有風險,進入市場需要謹慎”絕對不是口號。雖然大家進入市場都看到過,但真正了解風險的人并不多,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希望這篇文章能結合上一篇文章:“好基金的特點是什么?”能引起大家對風險的重視,減少回撤。
所謂:缺乏風險意識是最大的風險。如果你注意風險,并主動根據自己的風格進行一些預防和控制,你自然可以提前預防和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