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銀行掃描微信“面對面二維碼”的收款碼,甚至可以支付?
習慣掃描微信“面對面二維碼”收款碼的消費者現在有了新的選擇。
1月13日,中國銀行宣布與中國銀聯、財付通合作,率先實現手機銀行掃描微信“面對面二維碼”收款碼的支付功能,成為第一家與微信互認互掃的銀行。隨后,同日,交通銀行也宣布,銀行已實現與微信二維碼支付的互聯互通,合作旨在落實中國人民銀行關于促進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的指導意見,促進條碼支付市場向更高效、標準化、安全的方向發展。
對此,不少消費者表示疑惑,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是上述“條碼支付互聯”?中國銀行有關人士在接受《經濟日報》采訪時表示,“掃碼互聯是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的明確要求。對于商家來說,可以有效整合復雜的二維碼桌牌,實現一碼通。對于客戶,無需識別和區分微信二維碼、支付寶二維碼、銀聯二維碼,打開APP掃描代碼支付,實現掃描。”
該人士還表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更多的二維碼支付交易將通過銀聯和網絡進行清算,交易將更加標準化和統一,有利于風險信息共享和風險識別,有利于監管部門的整體管理和監控,使整個支付系統更加安全。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客戶可以在福州、寧波、濟南等試點地區使用手機銀行掃描微信收款二維碼完成支付,預計將很快全面推廣。
不難看出,自2019年以來,監管和行業一直在加快條形碼支付互聯標準的制定,使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與銀聯開發的二維碼掃描支付互聯。例如,2019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明確提出,促進條形碼支付互聯互通,研究制定條形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標準,統一條形碼支付編碼規則,構建條形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體系,開辟條形碼支付服務壁壘,實現不同應用程序和商戶條形碼識別的相互識別和掃描。
央行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銀行處理移動支付業務272.74億元,金額86.11萬億元,同比增長61.05%和31.52%。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上支付業務13.19萬億元,63.99萬億元,同比增長37.01%和23.04%。
對銀行而言,參與銀聯二維碼與微信二維碼支付互聯互通將給移動支付業務帶來新的突破。行業專家表示,隨著互聯工作的推進,銀行和支付機構客戶可以掃描代碼支付商戶將逐步共享,客戶使用更方便;銀行和其他收單機構商戶也將整合復雜的二維碼桌,收款對賬更方便;銀行交易更加標準化統一,業務邏輯梳理方便,減少系統支持的復雜性,風險識別和監控方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實現互聯互通后,銀行在控制支付風險方面是否與以前不同?對此,中國銀行相關人士表示,“本次互聯交易仍遵循銀聯標準的二維碼支付規范和四方業務模式,符合我行現有二維碼支付的相關限額和安全風險控制要求,在風險控制方面與原二維碼支付基本一致。隨后,中國銀行將與銀聯和微信討論多方協助共享風險信息,實現交易風險的系統控制。”
此外,從技術角度來看,記者了解到,在實現互聯互通的過程中,主要問題是如何實現不同標準二維碼的相互掃描和相互識別,以及通過清算組織的交易轉移。目前,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微信只是互聯互通的第一步。監管機構、銀聯、互聯網、銀行和支付機構需要共同努力,從整個支付行業層面進一步推動各機構參與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