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在這個戲子當道,緋聞八卦漫天飛舞,娛樂頂流資本至上的時代,我們應該永遠銘記與敬仰那些和侵略者們作殊死相抗的英雄們。他們,才是讓中國昂首世界的脊梁。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深入敵后,從山東半島到黃土高原,從華北平原到江南巷道。
八路軍與日偽軍展開了無數次戰斗,走出了許多居功至偉的名將。根據他們在抗戰中的功績大小,小編篩選出如下“八路軍十大抗戰名將”。
如果說朱老總是坐鎮后方的蕭何,那么,作為八路軍副總指揮的彭老總則是沖殺在前的韓信。
彭老總橫刀立馬,親赴前線,指揮八路軍各師深入敵后,發展抗日力量,反“九路圍攻”,反“掃蕩”斗爭,三年時間讓八路軍力量壯大了10倍。
1940年,彭老總親自指揮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八路軍105個團,在敵后展開破襲戰,摧毀日軍鐵路、公路、供給線,配合游擊打法,牽制了日軍大量軍隊,使日軍無力抽兵南下或北上,有效緩解了正面戰場的壓力,極大地堅定全民族抗戰到底的信心。
彭老總作為八路軍第一抗戰名將,應該是大多數人認同的。
抗日戰爭是聶老總軍事生涯中最輝煌的一個階段。
1937年10月,擔任115師副師長的聶老總率領2000余人深入敵后,在沒有援兵,前方吉兇未卜的情況下創建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是華北敵后最大的抗日根據地,但由于它緊靠北平,日偽力量特別強大,所以斗爭極其艱苦激烈。在聶老總指揮下,晉察冀軍民同日偽軍作戰6.5萬多次,殲敵33萬多人。晉察冀根據地被譽為“抗日模范根據地”。
劉帥是八路軍三大主力師中的129師師長。抗戰期間,他指揮了陽明堡、神頭嶺、七亙村等一系列經典戰役戰斗。并率部挺進晉東南,首先開辟了太行敵后抗日根據地,接著,指揮所屬部隊創建了冀南、太岳根據地,最后形成了華北四大抗日根據地之一的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在八年抗戰中,晉冀魯豫根據地的抗日武裝殲敵42萬余人,是殲敵數量最多的一個根據地,因此,劉帥的抗戰業績是非常突出的。
賀老總是八路軍120師師長。抗戰初期,他指揮了著名的雁門伏擊戰,接著開辟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1938年底,賀老總率部轉戰冀中,指揮了齊會戰斗;次年,指揮了著名的陳莊戰斗。1940年,賀老總回到晉西北,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根據地,形成了后來的晉綏抗日根據地。
晉綏根據地是阻止日軍西進的屏障,也是陜甘寧的前衛陣地。賀老總坐鎮晉西北,保證了黨中央的安全,功不可沒。
早在1937年,任115師政治部主任的羅帥就參與指揮了平型關戰役。羅帥在抗日戰爭中最大的功績是創建、鞏固和發展了山東抗日根據地。他領導的山東抗日武裝,在八年抗戰中作戰2.6萬余次,殲敵50余萬人。山東的抗日武裝力量發展到27萬余人,在解放戰爭中的四野和三野的許多主力部隊,都來自山東根據地。
八路軍六個旅,戰斗力最強的是陳賡的386旅。陳賡指揮386旅夜襲長生口,兩次設伏七亙村,神頭嶺、響堂鋪伏擊戰,長樂村追擊戰,設伏香城固,關家垴重創岡崎大隊……這些都是陳賡指揮的經典戰斗。抗戰八年,陳賡大將也是拼殺八年,386旅成了成了日本侵略者的夢魘,甚至有日軍打出了“專打386旅”的旗號。
據統計,386旅在抗戰期間先后戰斗850余次,殲敵2.5萬余人,戰功赫赫。
楊成武早在紅軍時期就是飛奪瀘定橋、攻占臘子口的名將,有“白袍小將”之稱。抗戰初期,楊成武任115師獨立團團長,在平型關戰役的驛馬嶺方向血戰7小時,頑強完成了阻援任務。接著,楊成武率部開辟晉察冀根據地,獨立團很快由1000多人發展到7000多人,獨立團擴編為八路軍獨立第1師,楊成武成為八路軍的第四位師長。
后來,楊成武擔任了晉察冀一分區司令員、冀中軍區司令員,率部鏖戰于太行山和冀中平原。從可歌可泣的狼牙山五壯士,到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秀-抗戰期間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指揮官;從地道戰、地雷戰,到水上游擊戰,楊成武在抗戰期間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
楊得志是長征中強渡大渡河的開路先鋒,紅1團團長。抗戰爆發后,楊得志任115師685團團長,率部作為主力參加了平型關戰斗。隨后,任344旅代旅長,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和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楊得志率部在冀魯豫邊艱苦轉戰5年多,創建了重要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冀魯豫根據地。
1941年6月,面對幾十倍于我的強大的日偽軍的“掃蕩”,中央軍委征求楊得志他們是否暫避敵鋒芒進行轉移,楊得志以鐵的意志堅持留在冀魯豫,與日偽展開了殊死較量,最后讓根據地得以保存并鞏固下來。鐵血戰將楊得志,是響當當的抗戰名將。
抗戰初期,陳再道任386旅副旅長,1938年,出任八路軍東進縱隊司令員,率部巧妙穿過日軍防備森嚴的平漢鐵路,挺進冀南,僅用了短短三個月時間,部隊就由500人發展到10000余人。隨后,協助冀南黨委建立了20多個縣抗日政權,打開了冀南的抗日局面。
創建冀南軍區后,陳再道任司令員,指揮根據地的軍民同日偽頑艱苦戰斗了5年。冀南抗戰有多艱苦?用陳再道自己的話說,就是“不知脫衣睡覺是何滋味。”
呂正操是最早參加抗日的將軍,早在1932年任東北軍647團團長時,就率部在熱河進行抗戰。1937年,呂正操率647團接受改編,從此在我黨的領導下參加抗戰。
后來,呂正操率部進入冀中,與地方黨組織會合,創建了華北平原上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冀中根據地,是冀中軍區的首任司令員。
他率領冀中軍民創立了地道戰、地雷戰。因而,呂正操有“地老鼠”的外號,被稱為抗戰時期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