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前恐懼癥,就是在臨近婚期,準新人會產生一些心理上的焦慮、恐慌,或是想逃脫的回避心理。
在網絡信息爆炸的時代,許多未婚男女通過一些媒介能夠看到關于婚姻中會發生的種種問題,很多博主會曬出自己的幸福婚姻,也有的會曬出一些不幸婚姻,而幸福往往是人們奢求的。
相反倒是非常多的“不幸”被人們深深地記在腦海中,未婚的恐懼、已婚的擔憂,明明和自己的生活相差甚遠,也要硬給自己加個心理負擔。
恐婚都有哪些表現呢?
我們逐個去聊,并談談其中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擔心婚后不自由
大多數80后,90后都是獨生子女,沒有70后知足常樂,追求平穩;80后追求現實、活在當下;90后還是個躊躇滿志的少年,不愿相信現實安逸,拼命一搏頗有個個能成為馬云的志氣。
瞧,如此鮮明的性格特點決定了每個年代的人的婚姻觀。現在的人不甘于安逸的生活,想要盡情揮灑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哪怕是熬夜狂歡,或是渴望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如同雄鷹一般想要擁有整片天空的人,婚姻就像是給自己的翅膀上了枷鎖,害怕沒有了自由,自己的夢想、生活習慣連同婚姻一起破滅了。
不要擔心,我們可以這樣:
除非你是不婚主義,大多數人是要步入婚姻的殿堂經歷第二次成長的,這意味著多了一份責任。
* 調整自己的角色。這是一個需要自我調節的過程,你不再是女兒或是兒子,天天在家做家中的公主、王子。
你多了一個身份就是老婆或是老公,你可能會面對做飯、做家務等等茶米油鹽醬醋茶。
將來可能會成為爸爸、媽媽,教育孩子,規劃孩子的未來。
每一個身份都代表著不同的責任,如果你沒有準備好負起責任,那先停一停,調整好自己再考慮結婚這件事。
* 列出婚后家規。如果你害怕自己失去了所有,那不妨和自己的先生寫出自己的想要保持的習慣、婚后仍想做的事,各自揣度一下,合適就保留,不合適就舍棄。
婚姻就是互相理解和包容,只要不違背原則和底線,所有事都是可以商量著來的。
擔心婆媳關系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最難念的經當屬婆媳關系。那是說不清、道不明,誰或誰有理。根本問題在于思想不統一、私心太重。
哪個兒女不是自家的寶,還是有很多思想傳統的老人會覺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你嫁到我家就是我們家的人,這都是什么年代了,如果老人還存在這種想法,鐵定會出現嚴重的家庭矛盾。
畢竟養育自家媳婦兒20多年的不是婆婆,是自己媽呀。孝敬老人出于涵養道德和夫妻關系,你若不善待兒媳,兒媳又有何義務盡孝道,這已不是可以隨隨便便被道德綁架的年代了。
不要擔心,我們可以這樣:
* 和老公溝通。若你有幸遇見一個明事理的老公,那你請以溫和的態度和老公商量,直接說出自己的擔憂和可能會出現的危害,涉及夫妻關系也好、家庭關系也罷。
遵循原則就是: 合則來,不合則散。不合的人,適當保持距離。
若你不幸遇到一個媽寶男,那溝通肯定會有障礙,你能做的只有忍氣吞聲;聰明的女人,會多說好話少抱怨,不正面交鋒,左耳聽右耳冒,別氣壞了自己得意了他人,最差的結果就是不委屈自己選擇離婚。
所以結婚前請擦亮眼睛,你的老公是一個有知識文化底蘊、講理、并且足夠愛你能護你周全的人嗎?
擔心結婚后喪失魅力,沒人欣賞
很多人結了婚從帥氣精神小伙變成了中年油膩大叔,從精致豬豬女變成蓬頭垢面、臉色蠟黃的家庭婦女。
這無疑給愛美的未婚人士蒙上了一層心理陰影,擔心自己就這樣失去了美好的形象。這樣的想法實則是內心深處對自己的否定,別忘了:事在人為。
魅力不僅僅留于表面,你的內在更容易吸引到別人,只有你可以活出自己心中的樣子,而不是活成別人心中的樣子。
不要擔心,我們可以這樣:
* 不斷提升學習力。永遠不要做一只花瓶。如果夫妻是學霸,那兩人約定好了接下來的一個短期目標是拿到什么證書?學習什么課程,提升什么技能?長期目標是什么?對兩個人的未來進行規劃,互相促進,互相鼓勵,未來可期。
如果夫妻只有一方愿意提升,那就做那個愿意學習的人吧。你的人生不要因為婚姻牽絆,你仍可以選擇自己的熱愛,用自己的堅持帶動雙方一起奮進。
* 婚后婚前一樣美美。雖說“女為悅己者容”,可自己也要學會愛自己,婚前精致,婚后一樣精致。結婚只是改變了家庭形式,由一家三口變成兩口,工作不變,朋友圈不變,所以好好打扮自己吧,還做原來的精致豬豬女孩。
擔心婚外情,害怕離婚
當今社會,小三遭原配暴打的事件層出不窮,十年戀愛長跑最終分手,三年之痛,七年之癢這些都會使人感到心慌。
對于單親家庭的孩子更是沒有安全感,害怕離婚,所以非常重視一段感情的開始,如果不能夠長久干脆不結婚。
不要擔心,我們可以這樣:
* 用心經營。范瑋琪有首歌的歌詞是這樣的:“你是我最重要的決定,我愿意,打破對未知的恐懼,就算流淚也能放棄,將心比心,因為幸福沒有捷徑,只有經營”
當孫儷被記著問到,如果鄧超出軌了你怎么辦?她說了8個字引起眾多人思考:“我會先審視我自己。”
很多人步入婚姻,就會順理成章地覺得很多事理所當然是你來做。你有想過結婚是兩個人的事嗎?因為同頻所以選擇在一起,溝通是婚姻中最重要的環節,溝通可以解決大多數的矛盾與細節問題,加強彼此的粘性。
婚姻不是過家家,唯有用心,才能過度過三年之痛、七年之癢,進入十年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