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因憐憫曹真少年喪父而待其如親子一般。
在新三國演義中,曹真是個白癡。既不會打仗,屢敗于諸葛亮,受挫于司馬懿;為人又小氣,最后給司馬懿氣病,諸葛亮再寫封信給他,把他氣死了。
在正史中,曹真除了兒子生不好,其他方面都非常優秀。曹真是因病而死。
曹真到洛陽朝見皇帝,被升為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曹真建議伐蜀,曹睿批準,于是同年八月,曹真從長安出兵,由子午道南入,司馬懿逆漢水而上,相約在南鄭會師。
各路兵馬有的走斜谷道,有的入武威,正趕上大雨三十余日,有的棧道斷絕,于是奉詔撤兵而回。曹真帶病返回洛陽,不久病逝。
曹真在演義里是個白癡。既不會打仗,屢敗于諸葛亮,受挫于司馬懿;為人又小氣,最后給司馬懿氣病,諸葛亮再寫封信給他,把他氣死了。
而正史中的曹真,除了兒子生不好,其他方面都非常優秀。 演義中曹真能當上大將軍,是因為他姓曹。
曹真確實姓曹,但“大司馬蹈履忠節,佐命二祖,內不恃親戚之寵,外不驕白屋之士”,曹真當上大將軍,靠的不是“親戚之寵”,而是自身的能力。
史載:曹遵與朱贊死得早,曹真同情他們,“乞分所食邑封遵、贊子”。
而魏帝則“君子成人之美”,答應了他的請求。曹真出征時,士兵得到的獎賞不足的時候,就用自己家里的財產做為賞賜。
曹真當上大督都主要是因為南征孫權戰功彪柄,這些在演義里都沒說到。
演義里為突出諸葛亮和司馬懿,把曹真在諸葛亮在北伐時寫成了笨蛋,其實前期的戰爭主要是曹真領導的。
直到曹真病逝后,司馬懿這個諸葛亮的“畢生大敵”才繼曹真之后,與諸葛亮拖了四年。
但司馬懿的作戰能力比曹真實在是差多了,曹真與諸葛亮的交戰中未有處下風,而司馬懿和諸葛亮第一次交鋒,就害死了張郃。
不過司馬懿也識虛實,而且能忍,知道自己不是諸葛亮對手后,就一直堅守,直到把諸葛亮拖到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