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
那么,李宗仁當年為何會跟蔣介石徹底翻臉?移居美國的他,又為何后來冒著生命危險回國?回國后的他又過著怎樣的生活?今天冷哥就帶大家重走李宗仁九死一生的回國之路!
自舉家遷往美國之后,李宗仁一改昔日桂系首領的闊綽,只委身在美國小鎮的一處二層小樓里。
李宗仁
那些昔日里曾與之高談闊論過的美方高層,沒有一個登門造訪,那些曾在黨內與之并肩作戰過的隨從或舊友,也不得不為了生活四處奔走。
屆時,李宗仁一家的生活來源,全靠其掛職的“副總統”名號,每月領取的經濟補貼。
可1954年,蔣介石徹底斷了他的經濟來源,此時的李宗仁,徹底成了一個過氣的政客…
李宗仁
也正是在美國的那段生活,讓李宗仁徹底感受到了“世態炎涼”,他開始鉆研報紙,并實時關注祖國大陸和臺灣的發展情況。
李宗仁一面著手撰寫回憶錄,一面又感慨著大陸十幾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也產生了一種傾向“大陸”的心理。
此后多年,李宗仁時常同在香港的好友談話,在信中他經常肯定中國共產黨的強大,同時還不忘嘲諷蔣介石反攻大陸是癡心妄想。
李宗仁
時至1956年春,周總理秘密約見了程思遠同志,并表達了黨中央決定與李宗仁同志團結合作的信心。
程思遠不負中央所托,執筆書信一封寄到美國,并開始為李宗仁的回國之路做鋪墊。
屆時,李宗仁的回國之心,已愈演愈烈,他開始主動聯系好友與北京傳話,并尋找其回國的時機。
程思遠
終于,李宗仁的等待很快有了回應。
1963年,周總理再次約見程思遠,并托其帶話給李宗仁,同時還確立了雙方友好處事的原則。
李宗仁滿心歡喜,一口答應后,隨即便開始籌備回國之事,直到1965年6月13日,李宗仁正式離開美國,前后歷經了二十多天的轉機與等待,終于在1965年7月18日抵達廣州。
李宗仁
這一刻,李宗仁有了前所未有的歸屬感。
可殊不知,李宗仁的回國之路異常坎坷,為了阻止其順利回歸,蔣介石布下了層層殺機!
回國之期將近,危機隨之而來
蔣介石徹底慌了!1965年3月,李宗仁正式開始為回國做準備。
1965年6月13日,李宗仁取得護照,并利用夫人的病情做掩護,動身飛往瑞士。
李宗仁
當時,李宗仁的每一步出行步驟,都嚴格按照事先計劃向程思遠報備,而程思遠在接到消息之后于第一時間告知北京。
北京在得知李宗仁已經抵達瑞士之后,隨后便安排程思遠從香港飛往蘇黎世,因為李宗仁夫婦已經整裝待發,正等待他的到來。
1965年6月28日,程思遠順利抵達蘇黎世見到了李宗仁夫婦,緊接著便是靜心等待黨中央的特派員前來安排下一步路線。
程思遠
正當三人焦灼等待之際,程思遠突然接到有關部門的秘密情報:1965年7月13日之前必須乘機離開蘇黎世,中途不可下飛機!
與此同時,蔣介石已經秘密得知了李宗仁的回國路線,并且安排了大量殺手,隨時準備在飛機中轉加油的地方,實施暗殺。
當時李宗仁夫婦和程思遠正暫居在李夫人的表弟田桂昌家中,在收到黨中央的密報后,他們立即動身前往機場。
李宗仁
而就在李宗仁三人登上飛機之后不過1小時,田桂昌的家門口就被幾個殺手包圍了。若三人走得不及時,后果不堪設想…
然而,蘇黎世脫險并不意味著徹底安全,因為按照飛行計劃,飛機將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機場??浚谶@里,蔣介石不僅安排了炸彈,更是布置了狙擊手。
圖片源于網絡
可蔣介石沒想到的是,黨中央早已得知了他的刺殺計劃,并及時尋求了巴基斯坦警方的協助。
因此,當李宗仁夫婦和程思遠走下飛機時,直接得到了巴基斯坦警方的特殊“照顧”。可是,針對李宗仁的暗殺計劃仍未結束……
當蔣介石得知李宗仁夫婦從機場脫身之后,便派人前去跟蹤,摸清李宗仁在巴基斯坦的落腳處。
李宗仁
同時還下令,不管李宗仁夫婦住在中國駐巴大使館還是另有飛機路線安排,都要不惜一切代價完成暗殺。
如果戒備過于森嚴,就想方設法混進李宗仁所在的飛機,在他們飛往廣州之前實施計劃。
為了保證李宗仁的絕對安全,我國特意安排李宗仁在大使館休整了三日。
李宗仁
1965年7月17日午夜時分,李宗仁夫婦被我方大使館送到卡拉奇機場,乘坐中方包機直飛廣州白云機場。
幾個小時后,當飛機廣播響起“已進入中國境內”的聲音后,李宗仁頓時熱淚盈眶。歷經千難萬險,他終于回到了祖國,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地方!可是很快,李宗仁心中又生出了新的憂慮!
李宗仁
李宗仁心里清楚,解放戰爭期間,他曾站在中國共產黨的對立面,也曾在歧途上犯下過一些錯誤,他不知道那些曾經的對手會如何對待自己,他更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那些昔日的對手。
可是,當飛機降落在北京機場,當李宗仁從機艙內走出的那一刻,他內心的所有憂慮,全都消失了!
暮年回歸故里,施政力不從心
他是促進兩岸統一的一大功臣。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乘飛機抵達北京機場,受到了周總理、賀老總以及眾多原國民黨高級將領的親自迎接。
周總理和李宗仁
屆時,李宗仁已經在外漂泊了整整16年,面對一片大好的祖國山河,李宗仁既滿懷熱情,同時又渴望憑借一己之力,為祖國最后的統一大業出一份力。
李宗仁說:“1949年,我未能接受和談協議深感愧疚,作為中國人,只有兩條路可循”。
李宗仁
一是要與廣大的人民群眾站在一起,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做貢獻,二是與反動派同流合污,被時代背棄,永遠沒有出路。
顯然,李宗仁對于自己的未來有著清晰的認知,他回到祖國的懷抱就已經表明了自己的選擇。
只是,壯士暮年,許多事只能憧憬,若要實現一番抱負,終究還是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李宗仁
1965年7月27日,毛主席在百忙之中抽身,接見了李宗仁夫婦,幾人相見甚歡。
從李宗仁與毛主席聊天中不難發現,李宗仁一直渴望能參與政事當中,尤其是想在兩岸和平發展方面有所建樹。
但毛主席對于李宗仁想要發揮影響力的事,似乎頗有顧慮:“不要著急,臺灣總有一天會回到祖國的,這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毛主席接見李宗仁夫婦
是的,臺灣問題并不急于一時,只是李宗仁已經75歲,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大展宏圖”了。
因此,談話間李宗仁有意向毛主席請示人大副委員長一職,以便于在國內擁有一個身份開展工作。但此番請求卻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絕。
首先,李宗仁曾作為民國 “代總統”,權位之高,著實難以降級“封官”,如果“前總統”只屈居于一個人大副委員長,那么其他國民黨的老干部們又該如何議論?
李宗仁-右一
其次,李宗仁回歸大陸,已經與國民政府徹底決裂,帶著黨中央干部的身份與臺對話,容易引起反感,與其有身份,不如沒有身份,這樣無論發表任何言辭,都能站住自己的立場。
再者,李宗仁已經75歲,身體情況大不如從前,毛主席不忍心讓其費心勞神。
因此,李宗仁回到大陸后只偶爾在黨內人士的陪伴下,觀摩下祖國各地的社會主義建設,漸漸地回歸到自己的生活中。
李宗仁
1966年10月1日,李宗仁得到毛主席的邀請,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共度國慶佳節。
與之一起收到邀請的,還有末代皇帝溥儀,那一天對于黨中央來說意義非凡…
因為那不僅僅是在慶祝國慶佳節,同時還體現著我黨用社會主義思想,徹底改造了兩個不同時期“重要人物”的偉大壯舉。
毛主席和李宗仁
從那之后,李宗仁的身體便每況愈下,1968年8月到1969年1月,李宗仁因為腸癌晚期,癌細胞迅速擴散引起的器官衰竭,終日待在病房里等待命運的審判。
1969年1月30日午夜時分,李宗仁終于熬不過病魔的折磨,選擇告別了這個令他魂牽夢縈的故土,終年78歲。
周總理對李宗仁的評價
李宗仁這一生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曾有過輝煌歲月,也有過背井離鄉的苦楚,末了還能排除萬難回到故土,縱使無力繼續揮灑政治抱負,也足以讓這一生不枉人間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