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不論楷書還是行書,顏真卿的書法皆氣象擴大,雄渾剛健,在書法史上,其獨特的正大書風,正大氣象,可以雄視千古,恩澤萬代,這是不爭的事實。

一個藝術風格成熟的書法家,他的藝術追求以及藝術觀念,在他的點畫,結字,章法上都會表現出強烈的個人特色。

而且這些元素在整體構成上,并非機械排列,它們之間有其內在的聯系。這種內在聯系,用一句話來說就是點畫生結體,結體生章法。

換句話說:之所以有這樣的結體,是因為有那樣的點畫,之所以有這樣的章法,是因為有那樣的結體,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同構的。

這些特點是如何形成的?

下面我以顏真卿為例,結合上面的觀點,來分析一下顏體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個方面的個性特征跟內在聯系。

顏真卿的書法,不論楷書,行書還是草書,從整體上看,有三個特征,一,點畫厚重,二,結體開闊,三,章法茂密。

正是這些特征的配合,促成了他書法嚴正雄渾,氣勢磅礴的正大氣象。下面我們分而說之。

一,用筆:

顏真卿書法的點畫起收分明,筆畫的提按頓挫,粗細對比非常強烈,因為他寫字的時候用筆很重,壓筆鋪毫使用的很頻繁。

像那些厚重結實的豎畫,捺畫都是重壓鋪毫所致,但是筆毛在重壓之后,靠自身的彈力,已經不能恢復到垂直狀態。

筆毫鋪開以后,到了轉折或者轉換方向的時候,他為了使筆毛恢復到垂直狀態,往往會采取回頂的方式。

即寫到橫轉豎的時候,把筆提起來一點,往上頂一下,筆毛豎起來了,然后開始行筆。

如果不做這樣的調鋒動作,筆毛趴著處于扁平狀態是沒法寫字的,而且筆毛處于扁平狀態后,通過提筆頓折是不能讓筆鋒立起來的。

如果不采取回頂調鋒,就只能轉動毛筆或者重新批筆,這兩個動作的增加,一來不利于行進,二來無疑會打亂書寫的節奏。

正是有了這樣的用筆方式,顏真卿的書法在筆畫上就出現了兩個很明顯的特征,一個是轉折的地方采取搭接,鼓起一塊,一個是出捺角的地方缺一個角,寫成了高跟鞋的狀態。

轉折處鼓起來是因為回頂調鋒時出現的,捺角缺一塊,是因為筆毛鋪開后聚攏不起來,聚攏不起來就沒法出來那個尖。

所以到了出捺角的地方他是要把筆毛往回一定,筆毛立起來了,然后順著上邊把捺角放出去。

二,結構:

因為顏真卿善于用重筆,書寫出來的點畫厚重,那么這樣的點畫在結構時或者組合時,空間就要比較開放,如若不然,點畫粗厚,又擠在一起。

這個字就會處在沉悶閉塞的狀態,就沒法看了,因此在處理結體的時候,他往往采用外拓的方法。

就是盡量把筆畫安排在漢字結構的四周,讓中間留出空白,而且為了強化這種中空,他還會把四周筆畫的邊線盡量像外擴張。

寫成向內拱的弧形,所以他的字結構呈團形,環抱之勢,有一種從外往里擠壓的張力。

這種往外拱起的用筆或者結構,專業稱之為外拓筆法,跟外拓結構。

三,章法:

正是采用了這種外拓的字結構,采用了這種團形結字法,它把所有筆畫都包裹起來了。

所以字跟字之間就沒有點畫開張的字結構所具有的那種劍拔弩張的對立與參差交錯的呼應。

這樣的結字方法就決定了他在章法上可以盡量把字安排在一起,安排的緊湊一些,通過縮小字距與行距。

特別是字距來增加、建立字與字之間的關系,以及行氣。如若不然,把這種上下左右沒有呼應的圓形獨立起來。

不論是成行成列還是無行無列,都會出現毛病,成行成列時,狀如算子,無行無列時,散亂零碎。

總結:

通過對顏真卿書法風格的分析,我們可以感受到,用筆,結體,章法,三者之間的同構關系,正是有了渾厚的點畫。

所以決定了外形開闊的結體,然后再由這種開拓的結體,決定了他要選用比較緊密的章法。

無論楷書,還是行書,亦或草書,點畫渾厚,結體開闊,章法茂密飽滿,氣勢雄渾博大,是顏真卿書法藝術的最大特色。

贊(0) 打賞
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用戶上傳并發布,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自行甄別,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wolfba@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分享到

相關推薦

大智網匯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wolfba@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投稿&軟文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謝你的打賞,我們將繼續提供更多優質內容,讓我們一起創建更加美好的網絡世界!

微信掃一掃打賞

登錄

找回密碼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