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蒿是什么植物?
蘆蒿(學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有香味。主根不明顯或稍明顯,多為側(cè)根和纖維狀須根;根莖稍粗,直立或傾斜,直徑4~10毫米,有匍匐地下莖。莖少數(shù)或單,高60~厘米,一開始是綠棕色,后來是紫紅色,無毛,有明顯的縱棱,下部通常是半木質(zhì)化的,上部有生頭狀花序的枝條,枝條長6~10(12)厘米,稀疏較長,斜向上。瘦果卵形,略扁,上端偶有不對稱的花冠。花果期7~10月。

2、這種植物是蘇軾詩中的三蒿,“三蒿滿地蘆芽短”
詩中說蘆筍長出嫩芽的初春,已經(jīng)長得滿地都是。
顯然,蒿屬于不怕冷的植物。
就在小雪節(jié)氣之前,我看到艾蒿拍了這些照片,可以證明艾蒿真的不怕冷。
蒿是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整株植物有香味。
它們還有在地下爬行的莖,高達1.5米。
縱棱明顯的莖長時間呈綠褐色,逐漸變成紫紅色。
莖的下部通常是半木質(zhì)化的,莖的上部有生頭狀花序的分枝。
它的葉紙或薄紙,前綠色,無毛或近無毛,背面覆蓋著灰色蜘蛛絲狀的毛。
一般7-10月開花結(jié)果,但由于艾蒿分布廣泛,氣候普遍變暖,艾蒿的花果期在某些地方會有時間變化。
由于蒿中含有側(cè)柏酮,因此具有獨特的香味,在某些地方被認為是傳統(tǒng)季節(jié)必吃的野菜之一。
人們通常在地上吃嫩莖葉和地下肉質(zhì)匍匐莖。
中醫(yī)相關(guān)記載,蒿性溫,味苦辛,具有利膈開胃的功效。
蒿通常生長在低海拔的河岸、潮濕的荒地、山坡、路邊和疏林中,偶爾可以看到它們在水中生長。
因此,它也被稱為水艾,甚至在端午節(jié)也被用來代替艾草。
許多地方的人用全草來止血、消炎、止咳、化痰,甚至直接采摘嫩莖、葉,作為新鮮蔬菜或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