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什么時候,什么時候?
早上5點到7點。
子丑寅毛,從半夜11點開始計時,每兩小時為一小時。11-1子時,1-3丑時,3-5寅時,5-7是毛時。
古人日出為毛時(點毛),日落為酉時。毛、陳、思、午、未、申為日;酉、徐、亥、子、丑、寅為夜。
十二時辰
在中國古代,一天分為十二個小時,每個小時等于現在的兩個小時。
十二小時制。它已經在西周使用了。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物時間、角落、日中、日中、日中、下午、日入、黃昏、人定。也用十二個地支來表示,以23:00到1:00為子,1:00到3:00為丑時,3:00到5:00為陰時,依次遞推。
時間是古代的計時單位。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個小時,每個小時相當于現在的兩個小時。據說每個小時都是根據十二生肖中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的。
中國傳統計時單位。日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稱為一小時,現在合二小時。12小時以地支為名,從半夜開始,半夜11:00到1:00是子時,中午11:00到1:00是中午。
古代勞動人民最初的描述時間主要是指明顯的天象、動物生物鐘和日常作息,如雞鳴、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后來,他們逐漸用授時設備的讀數來描述,后來他們逐漸將這些授時設備的讀數與五行相匹配。
比如給甲乙兩個字配木(4):48-9:36)、用火給丙丁兩個字(9):36-14:24)、給戊己兩個字配土(14):24-19:12)、給庚辛兩個字配金(19):12-24:00)、將水加入到“0”二字中(0):00-4:48)。這些附會沒有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