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星象設立職官的周禮,很自然的把宦官安排入了正式的官職。
宦官應該算是帝王內侍的統稱,本職工作是負責宮廷雜事的奴仆,有記載:閽者守王宮中門之禁,寺人掌守女宮之戒命。
閽者和寺人都屬于宦官,也都在不同時期代替了宦官的稱謂,閽者管理門禁事務,寺人管理宮女事務。
當然也有其他稱謂,如小黃門,常侍,內侍,涓人等,太監其實也是一個時期對宦官的稱謂,時間上在隋唐之后。
最早在曹魏時期設置的殿中監一職,沿用到隋唐時期,唐初改制為殿中省,設置內監,少監,大監等職,大監的出現有時候已經會和太監等同了,但還是少,到明清時期就泛濫了。
明朝非常多,有司禮監,內官監,司設監,御馬監,尚膳監,御用監,直殿監,印綬監,尚衣監,都知監,神宮監,尚寶監。
這十二內監主官全部稱太監,注意只有主官,清朝就更泛濫了。
早期的時候,宦官和閹人并不等同,士人也可以做宦官,《后漢書》記載:漢興,仍襲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參其選。
所以,秦朝的趙高可以有后人,嫪毐可以與太后私通。
由于漢元帝時期的官宦作亂,有損帝德,使得東漢建立后不再使用士人,全部改用閹人充任。記載稱:中興之初,宦官悉用閹人,不復雜調他士。
最后說一下,歷史上的太監不是像清宮劇里的鴨嗓形象,武力值高的不在少數,如漢末掌管西園軍的蹇碩,史稱:壯健而有武略,唐朝猛將楊思勖,勇而嗜殺,是殺將般的存在,三寶太監鄭和也是武力不俗。
宋朝宦官的童貫任職武將統軍不是孤例,而是一開始就有這個傳統,竇神寶竇神興兩個兄弟都是宦官出身的猛將,竇神寶曾勇猛的披甲攻上城墻,以戰功封,竇神興隨宋太祖征戰南唐,任職為左領軍衛大將軍。
有評價說:宋代宦官領兵,最收成效者,當推真宗之世,如張崇貴、閻承翰、秦翰之流,皆立邊功。翰尤倜儻有武力,以方略自任,史稱其前后戰斗,身被四十九創,此則一代之冠冕,然如翰者亦已鮮矣。
這個名為秦翰宦官武將,曾在對遼戰事中,數次斬敵過萬,一直到檀淵之盟時期,盔甲不卸達七十余日。
西北戍邊三十多年,身中四十九創,過世之時,禁軍泣不成聲,真宗潸然淚下,文壇名宿楊億親為其撰寫墓志銘,人品也是沒的說,不居功,不攬權,不謀私利的,家無余財,時人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