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潘安即潘岳,字仁安,西晉文人,貌美有才,固有貌比潘安之說。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紅樓夢
《紅樓夢》誕生于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當時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舉國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這時期從表面看來,好像太平無事,但骨子里各種社會矛盾正在加劇發展,整個王朝已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人物結局:
3、西子
4、卓文君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學堂“右翼宗學”里當過掌管文墨的雜差,境遇潦倒,生活艱難。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紅樓夢》一書是曹雪芹破產傾家之后,在貧困之中創作的。創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施
潘安(247-300),本名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晉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美姿儀,被譽為“古代第一美男”。少以才名聞世,性輕躁,趨世利。
1、潘安
太和三年(229年),38歲的曹植徙封東阿,其間潛心著作,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陳王,11月曹植在憂郁中病逝,時年41歲,遵照遺愿,將其葬于東阿魚山。后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卓文君,原名文后,西漢時期蜀郡臨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人,漢代才女。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沒有關系
潘安子,南京人,導演。1996考入中戲,2000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級導演系。2008年導演電影處女作《志愿者》榮獲上海國際電影節傳媒大獎最具潛力導演獎。
———
潘安即西晉文學家潘岳。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后世遂以潘安稱焉。
潘安
是魏晉時期中牟人,本不叫潘安,叫潘岳,字安仁,乳名叫“檀奴”,金庸的小說看多了,你就會聯想到“檀郎”和“檀奴”的關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劉孝標注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
子建
曹植(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穎慧,年10歲余,便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深得曹操的寵信。
西子
就是指西施。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文君
卓文君,西漢臨邛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她是漢臨邛大富商卓王孫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馬相如過飲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馳歸成都。因家貧,復回臨邛,盡賣其車騎,置酒舍賣酒。相如身穿犢鼻裈,與奴婢雜作、滌器于市中,而使文君當壚。卓王孫深以為恥,不得已而分財產與之,使回成都。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又據《西京雜記》載,文君作司馬相如誄文傳于世;又載相如將聘茂陵人之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后世常將卓文君事用為典故。
詳細請參閱以下“百度百科”網頁:
潘安 http://baike.baidu.com/view/7948.htm
曹植 http://baike.baidu.com/view/6255.htm
西施 http://baike.baidu.com/view/6732.htm
卓文君 http://baike.baidu.com/view/45019.htm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等,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于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以及中國古代社會世態百相的史詩性著作。
1、潘安
卓王孫不得已,只好分給文君家奴一百人,錢一百萬,以及她出嫁時的衣服被褥和各種財物。文君就同相如回到成都,買了田地房屋,成為富有的人家。
2、曹植
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傳說勾踐認為吳國的滅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他恩將仇報,賜西施沉江而死。這種說法和“被吳人沉江說”、“被范蠡沉湖說”是異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紅顏禍水”。
《紅樓夢》問世不久,曾經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了三十年,被人們視為珍品。及用活字印刷出版后,立即流行南北。從清代一些文人筆記的零星記載中,看到《紅樓夢》已成為當時人們談論的中心。在談論時,有時因雙方爭執不下,“遂相齟齬,幾揮老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潘安
潘安子出生于江蘇省南京市。父親潘西平是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一級導演,母親韓毅君是江蘇省人藝一級導演。姐姐是上海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豆豆姐姐”從小就生活在藝術氛圍中的他深受影響。1996年潘安子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2008年他執導了電影處女作《志愿者》,憑借此電影入圍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并成功奪得上海電影節傳媒大獎最佳潛力導演獎。2011年執導電影《雙城計中計》。
在康熙、雍正兩朝,曹家祖孫三代四個人總共做了58年的江寧織造。曹家極盛時,曾辦過四次接駕的闊差。曹雪芹生長在南京,少年時代經歷了一段富貴繁華的貴族生活。但后來家漸衰敗,雍正六年(1728年)因虧空得罪被抄沒,曹雪芹一家遷回北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卓文君
文君即卓文君,新寡后,與司馬相如私奔。
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子建即曹植,有才高八斗之稱。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一說鄄城),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擴展資料
譯文是:再比如那些佳人才子的故事,又都是千篇一律,而且其中最終不能不涉及淫亂放蕩的生活,以至于滿紙的潘安、曹植、西施、卓文君,不過是作者要推出他自己寫的那幾首艷情詩賦來,因而假編出男女二人的名字,又一定會在旁邊出現一個小人挑撥添亂,就好像劇中的小丑那樣。
八王之亂后,趙王司馬倫奪權成功,遂抓捕潘安,并滅了他的三族。一個好端端,文才俱佳的美男子,由于“性輕躁,趨世利”而卷入一場奪權陰謀中;不但自己丟了性命,還連累三族被誅 。
西施(生卒年不詳,一說卒于前473年),一作先施 ,本名施夷光,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后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國句無苧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苧蘿村)。
4、文君
3、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