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吐槽高校“封閉管理”:常態化防疫不是關門
在高校開學季節,許多高校實行封閉式管理,要求學生不得隨意進出校園。最近,這一舉動引起了爭議。一些學生表示,封閉學生不封閉教職員工意義不大;一些學生認為,如果感染和傳播風險高,高校住宿密度高,有必要實行封閉式管理。
對于高校的封閉管理,網上的“吐槽”不在于是否封閉管理,而在于高校的封閉管理實踐,可能陷入形式主義。恐怕形式主義的封閉管理并不能真正實現封閉管理,也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開學后,要做好科學防控與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的平衡,落實疫情防控,而不是膚淺的文章。
大學生“嘲笑”封閉管理是有原因的。一些大學要求學生不要隨意外出,但學校的員工可以隨意進出學校,那么這種封閉的意義是什么呢?如果一名員工在校外被感染,難道不可能傳染給封閉的學生嗎?要封閉,我們應該平等對待,或者對進出學校的員工進行非常嚴格的管理,并要求他們與學校的學生相對隔離。
事實上,如果你按照封閉的要求檢查大學的管理模式,可能會有很多漏洞。據報道,一些學校學生在柵欄旁相遇并擁抱。這是封閉的嗎?快遞和外賣人員不能從學校門口進入學校,翻墻送到學校。這是封閉的嗎?學生不被要求離開學校,但校外居民可以在校外跳廣場舞。哪個門是封閉的?

高校實行封閉式管理,無非是為了體現對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視,但學校必須回答封閉式管理:封閉式管理真的有效嗎?能完全封閉嗎?如果不能完全封閉,封閉式管理將無效。從目前高校辦學的現實來看,要全面恢復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幾乎不可能完全封閉。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有些問題是對學生采取嚴格的封閉管理措施,但不管整體校園管理漏洞如何。
在疫情防控正常化的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安全開學”、“正常開學”、“全面開學”的要求,在嚴格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將教育教學秩序恢復到正常的課程安排、正常的課堂學習和正常的校園生活。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網上對高校封閉管理的討論回應說:“學校管理的技術方案既不是封閉管理,也不是不允許出來,但同時要嚴格執行各項防控措施。而且對高校師生也應該有同樣的要求。”
與正式的封閉管理相比,將開學后高校疫情防控融入日常生活可能更重要,教育所有學生有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包括勤洗手、用勺子筷子、保持宿舍清潔、減少大規模聚集活動。
熊丙奇,紅星新聞簽約作者
(下載紅星新聞,報道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