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抑郁癥想回家休息,被家人責罵,四句真話解決沖突和抑郁癥
心理學:抑郁癥想回家休息,被家人責罵,四句真話解決沖突和抑郁癥
王彥輝(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本文原創,歡迎評論轉發)
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大多數家庭成員都理解并配合調理,但許多家庭成員并不理解,甚至譴責抑郁癥患者不堅強、不努力、不珍惜,這使得抑郁癥患者更加沮喪,有些甚至使抑郁癥患者走極端。
今天,讓我們從家庭的角度來考察這種沖突。為什么抑郁癥患者不被理解?為什么抑郁癥患者被家人責罵?我希望它能激勵抑郁癥患者和抑郁癥患者的家庭解決沖突。
讓我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工作引起的抑郁癥,另一個是學習引起的抑郁癥。

張女士工作引起的抑郁癥
張,女,38歲。最近,她向家人報告說,她很沮喪,失去了興趣,失眠,不想去上班,想回家休息一段時間。丈夫立即表示反對,為什么要回家休息?在丈夫看來,妻子的工作不重,收入也很好,但也可以照顧孩子,為什么要放棄工作回家休息呢?
原來,張被新安排的單位印刷工作,她不熟悉,多次被領導責罵,真的沒有臉,但在短時間內不能學習,每天工作像爬山一樣困難,慢慢覺得生活無聊,沒有樂趣,開始失眠。
從丈夫的角度來看,張某遇到的困難是工作中的新任務。可以合理地說,每個人都是工作場所的人,什么不能學習,工作任務要求不太多,也是一個人應該正常學習的。為什么不努力呢?如果沒有人教,你能從頭開始報名參加培訓班嗎?不要說40歲以后不學藝術,50歲開始創業的人多?不要太擔心抑郁和不舒服。如果工作困難得到解決,自然不會感到不舒服。
聽上面的話,我們是否感到非常熟悉,是的,非常熟悉,抑郁癥的大多數家庭都會這么說。這有什么意義嗎?客觀地說,也有一定的原因。作為一個抑郁癥患者,你也應該受到一點啟發嗎?也就是說,不要依靠家人的理解,同時不要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而是想辦法為痛苦的原因呢?
然后,如果家庭的態度更好,抑郁癥患者可能更容易接受家庭的建議。因此,家庭不應該責罵抑郁癥患者,而應該改變建議和敦促,重點是建議抑郁癥患者面對抑郁癥的原因,面對困難和問題,并積極找到出路。如有必要,請心理老師進行心理疏浚和指導,不要總是停止工作和學習。

高中生成績下降引起的抑郁
另一個是由學習引起的抑郁癥。李,男,17歲,高中二年級,最近向家人報告說,他抑郁,情緒低落,失去興趣,失眠,不想上學,想回家休息一段時間。父母很擔心,即將參加高考,為什么要回家休息,學習不是延遲嗎?在父母看來,家庭沒有給孩子施加壓力,學校也是當地著名的學校,為什么要輟學,不明白。
原來,李最近一直在努力學習,但他的成績沒有上升,而是下降了,他找不到原因。他覺得排名下降有點自卑和易怒,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和失眠。他真的不想上課,也不想在家學習。
我們現在從父母的角度來說,李遇到的困難是學習問題。為什么不想辦法遇到困難?別人可以堅持。為什么你不能堅持?有什么困難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想辦法?為什么要回家休息?回家休息等于落后。如果跟不上進度怎么辦?以上問題是家庭成員常見的問題,也揭示了家庭成員的焦慮和不安。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的態度尤為重要。家庭不應該比孩子更焦慮地處理孩子的問題。他們應該以解決問題的態度面對,而不是憤怒。這只會適得其反,影響孩子的情緒。
從心理咨詢的角度理解和引導李的問題。首先,如果你的成績沒有上升而是下降,你應該找出原因。如果你找不到原因,你可以向老師求助。如果你真的做不到,你也可以找一對一的導師。發現問題的原因,然后按照科學的方法實施,逐步改進。其次,不要害怕同學們的笑話。這只是你內疚的表現。現在學生們逆水行舟,沒有人關心笑話。如果真的有嘲笑別人的同學,那就是不懂實踐,水平低的人。三是遇到挫折要冷靜一點,越煩躁越容易做錯題,對成績保持客觀的認識,才能有冷靜的心態。
這是合理看待成績下降的現實方式,李盲目沉浸在成績下降的抑郁和易怒中,試圖通過回家休學來逃避,這實際上是一種錯誤的應對方式。一旦你在家學習,進度就跟不上,你就會分散,影響你的成績。難怪你的家人會批評和批評。
從李的角度來看,你能理解家人的不耐煩嗎?畢竟,這個家庭也缺乏處理經驗和能力。通過以上解釋,我們可以發現,在遇到這樣的問題時,我們必須積極尋找專業的心理教師來幫助分析和指導,這是一種非常簡單和有效的處理方法,但也是最聰明和最聰明的方法。學會利用別人的智慧,為我使用別人的智慧,是一種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智慧。

遇事不急躁,想辦法尋求幫助
從以上兩個例子,我們從家庭成員和抑郁癥患者的角度來理解和處理問題,希望能激勵抑郁癥患者和家庭成員。
對于抑郁癥患者,在遇到問題時積極尋求心理幫助,不要悲觀和沮喪,而是要求家人為自己尋求心理幫助;對于家庭成員來說,遇到抑郁癥,不要不耐煩地責罵,而是積極為親戚找到方法,或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以上思路不僅是對抑郁癥的基本態度,也是對其他麻煩的態度。簡單概括為四句真話:“遇事不急躁,積極想辦法,想不通,求助”。【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