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城68歲老人張樹信的“鈴鐺譜”:浪漫的夕陽叮當作響
張樹信手持馬車鈴鐺
琺瑯彩鈴鐺
家里的地板也是鈴鐺
最小的鈴鐺
鎏金鈴鐺

馬拉車鈴鐺
陳列柜里的各種鈴鐺
各種人物形式的鈴鐺
大家都見過鈴鐺,但是3500多個不同形狀的鈴鐺聚集在一起,恐怕你看到的概率很小。
近日,記者在哈爾濱市民張樹信家中看到,四五個工藝品架上的鈴鐺裝滿了十幾個大紙箱。這還沒有結束,三個房間的門,櫥柜,地板的角落,幾乎都是鈴鐺。在這些鈴鐺中,最貴的是德國的高檔陶瓷鈴鐺,價格超過3000元,最高約60厘米,最小的桃核大小,一只手掌可以放四五個。材料包括木材、陶瓷、金、銀、銅、鐵、錫等,形狀多樣,包括圓、方、扁、人物、動物、花草等。
68歲的張樹信已經收集鈴鐺22年了。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地已經收集了3500多個鈴鐺。1997年的一天,當他去遼寧省朝陽市工作時,他在一家工藝品店發現了一個蘇聯時期的銅鈴。當時,他覺得自己很好看,就把它放進了口袋里。也就是說,從這個鈴鐺開始,他逐漸沉迷于收藏。在接下來的20年里,他與鈴鐺形成了不解之緣。無論是出差還是參觀國內外主要城市,他幾乎不看美麗的風景或美味的食物,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尋找鈴鐺上。
退休后,他有更多的時間去國內外各個城市的古董市場。有一次去韓國旅游,別人都去看大海,坐大船,他卻去市場買了一大盒鈴鐺。還有一次去長春淘寶,他在一家古董店發現了一個7000元的古駝鈴。為了這個心愛的駝鈴,他先后去了長春四次,然后以1700元的價格買回了家。值得一提的是,張樹信不僅收集鈴鐺,還購買攝影設備,精心照亮每一個鈴鐺,把它們拍成藝術品,并歸檔。
“鈴鐺通常是球形或扁圓形的,下部或中部有一個開口,里面有金屬球或小石頭,有不同的風格和大小,有騾子和馬,孩子們玩或做衣服。有些鈴鐺是鐘形的,里面掛著金屬錘子,振動時撞擊聲音。無論是哪種鈴鐺,制作人都有目的和意義。每一個鈴鐺,無論大小,都能講一個故事。繼續收集鈴鐺,研究鈴鐺的發展歷史,爭取以后舉辦展覽,讓更多喜歡鈴鐺的人飽眼福。張樹信高興地說。
聲明:轉載本文是為了傳遞更多信息。如果源標記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站聯系,我們將及時糾正和刪除。非常感謝。